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重大工程 > 海归英才 > 陈杰:科研产业化"探路者"

陈杰:科研产业化"探路者"

时间:2013-09-02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邹春霞 雷宇

  纵使十余年后,陈杰依然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2001年3月31日。那一天,旅日13年的陈杰重回北京,开始了一位科学家的创业路。

  回国前,陈杰已是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副教授,此前还曾在日本YOZAN公司集成电路研究开发中心任高级工程师兼项目主管。

  1988年,从哈尔滨船舶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电子系毕业的陈杰,被公派到日本留学,并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后,迫切想回国效力的陈杰却更加不自信:仅仅发表几篇论文回国能起什么作用呢?

  在日本学习中,陈杰被不断强化一种理念--"技术研究只有实现产业化才有价值",在师长的建议下,他在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电子工程系做了一年副研究员,又到公司做了3年研发工作,初步掌握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3G信号处理技术和数模混合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技术之后,选择了重新回归大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经过如此充分准备,陈杰这才"感觉对自己有信心了"。

  此时,恰逢世纪之交,海外学子对祖国未来充满期待,归国潮乍起。

  2001年,陈杰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进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工作。谈到回国条件时,他只有一个请求,"在做好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在外面创办企业,从事产业化工作"。

  彼时,在中科院这样的选择并不多见。"那个时候发论文拿奖项是做科研的主要目标,主流的评价体系里很难有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位置。"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周期可能只有几年时间,不及时进行产业化转化就可能浪费了",多年的海外经历让陈杰早已看透其中的弊端,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科研工作就像捕鱼,错过时间,就卖不出去了。"

  2001年,陈杰参入创立的第一个公司--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方向便是无线通信处理芯片开发。他带领在几名年青工程师,仅用半年多的时间,便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G移动通信W-CDMA信号分析仪,并被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公司采购。随后,他又带领几名年青工程师,开发成功了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宽带局域网(WiFi)基带芯片,并将其IP核有偿授权给日本索尼公司使用。

  2004年陈杰博士注意到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开始进入手机应用可能产生的巨大机遇,于是发挥其在数模混合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创办了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工作。

  CMOS是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的英文简称,具有功耗低、成本低等特点,是现代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技术。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除应用于手机摄像头外,还可用于数码相机、摄像监控、医疗、卫星等众多领域。该领域长期一直被国外垄断。

  2004年初春,日本一家公司首次在中国推出了拍照手机,每台售价7000多元。国内手机公司由于没有摄像芯片资源,无法与之竞争。目睹了这一现状,陈杰下定决心,自主开发中国人自己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国外公司争夺这块市场。

  为尽早突破核心技术,陈杰带着团队日以继夜地搞研发。2006年8月,自主开发成功了中国第一款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该芯片在主要技术指标上,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技术研发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止。

  2007年10月,具备工业级应用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开发成功,汽车电子、安全监控、国防装备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实现国产化。思比科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开发同类高难度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公司之一。

  2010年10月,用于高端单反数码新相机的1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开发成功。高端单反数码相机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局面成为历史。

  不到8年,陈杰带领团队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领域将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到2、3年,仅相差一代左右,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思比科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迫使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降价。

  成功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坐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穿着朴素的白衬衫的陈杰,回忆起创业过程中的艰难岁月。

  2006年,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在国内主打30万像素低端产品的情况下,思比科公司把研发重点定位到了与国外同步的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中国第一款2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市场定位不准确,销售情况并不好,犯了产品定位超前和技术冒进的错误,造成大量库存。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思比科公司雪上加霜,公司运营资金非常困难。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和管理团队只拿基本生活费,借钱给员工发工资。在员工大会上,他如实告诉员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度过难关。他说,"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我现在能做的是:只要公司还在,就不裁员,不降员工工资,当然,如果有人对公司没有信心,想离开公司寻求更好的发展,我们理解并欢送"。让他感动的是,在公司最困的时刻,核心技术研发人员没有一个离开。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赶超国外先进、填补国内空白,这让大家能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直到现在,陈杰公司的技术人员流动率都低于5%,这在跳槽频繁的高科技公司里并不多见。

  企业家的身份之外,陈杰依然是中科院教授。

  回国十年,陈杰完成了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在图像处理、信号处理、高性能SOC芯片设计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40多项。

  2009年,陈杰成为国家最高引才工程"千人计划"第二批入选者;而此后,他作为"千人计划"的评审专家,开始帮助更多优秀海归人才改变命运轨迹。

  一边做微电子研究所一个实验室的科研,一边掌舵一家高科技公司,多年的"两栖作战"经历,让陈杰对科研产业化比常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即要克服"短板效应","科研工作只要找到最长的一块板就行,而开发实用化的产品则是要找出最短的一块板,并把它修补好。不仅要把技术做出来,还要在适当的时间内推出适当的产品,否则产业化不可能成功"。

陈杰简历

  陈杰,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电子系。1994年4月至2001年3月间先后任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任副研究员、日本YOZAN公司任高级项目主管、高级工程师、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任副教授。2001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任通信与多媒体SOC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曾在2004年荣获"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并入选"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陈杰在2004年创办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曾获评为"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北京市首批A级信用企业",承担了"863计划"和"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