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海归就业 > 海外引才制度的演进方向

关注微信

海外引才制度的演进方向

时间:2014-10-20来1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吴帅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制度是最好的伯乐。人才引进越来越取决于制度设计的质量和竞争力,没有与国际接轨、适合留学人员需求的制度,人才就不能长期扎根;政府层面要着重通过制度创新来吸引人才,而不是直接的物质待遇,让社会和市场承担更为主体的作用,政府着重提供宏观性的公共服务。

  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为中心,发挥市场在人才国际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逐步从台前转到幕后,从重视物质投入向改善“软件”管理水平转变,着重为人才创业和企业成长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在政策初期,政府的作用可以略微突出一些,平稳发展之后则应回到重点依靠市场机制的培育和保护上来。政府不再着重于提供特殊优惠服务,而是要在宏观环境上入手,完善风险基金和担保机构,促进人才与政策、产业、项目和资金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海外高端人才在高新技术领域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优势和作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地区竞争转向地区协作,建立人才环流体系。人才的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扩散的。台湾新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竹和硅谷之间跨地区协作相互提升,形成信息、信用和关系的共享。尤其是1989年美国西玉山协会的成立,使两地联系逐渐制度化,促进了技术和技能沟通由单项渠道变成双向渠道,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发挥与相互补充。我国现有的人才政策强调海外人才的单向流动,未来应强化国际网络,注重就地利用海外社会资本网络。例如,可以与国外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建立海外培训机构并利用当地的职业训练机构,让外国人才学习中文,熟悉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商业习惯等;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拓展研发外包等新手段,通过跨国公司吸引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运作,以事业发展来吸引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要由过去“短期引进”转向“长期使用和扎根”的制度建设上来,从个体的价值实现转向整体性的社会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在各国各地区吸引人才的资金优惠和福利政策日渐趋同的情况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将越来越依赖于“软环境”。可以说,人才吸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创造一套让人才留下来并发挥作用的成长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式,积极探索薪酬、期权、股权、专利、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多元化的收益分配模式;不断优化人才的服务环境,在整体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上下功夫,使人才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从政策为主的竞争转向以平台为中心的竞争,打造载体优势。地方政府竞争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导致了保护主义和恶性竞争的泛滥。在政治晋升博弈中,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竞争冲动,而缺乏合作意识。在产业结构趋同化地区,各地方政府在引才引智的竞争中倾向于采取“短平快”策略,追求“引才GDP”,采取物质奖励等行政手段,力求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在竞争压力下,这种策略纷纷为后来者仿效,最终形成了“奖励竞赛”的格局,大大提高了引才成本,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长远来看难以持续。重构地方政府引才秩序,就成为下一阶段引才工作的关键。未来的人才竞争,打的是“平台战”。平台模式通过多方主体的网络化联系,有利于实现多元化供给与多元化需求的相互匹配。与过去的强调资金、项目支持的引才模式不同,平台策略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要素的集聚上。平台策略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是提供渠道的媒介、提供机会的第三方,它的核心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让多种利益相关者彼此交流互动,实现价值的飞跃。在平台之上,企业、政府、人才各自发挥作用,实现资源交互共享。目前的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就是采用平台模式的典型。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