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赵乐际:更大力度推进“万人计划”

关注微信

赵乐际:更大力度推进“万人计划”

时间:2015-06-10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修班4月20日至26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4月2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赵乐际与学员座谈并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万人计划”。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参加这期研修班的同志,平均年龄36岁多,入选时平均才34岁,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和搞科研、做贡献的关键期,可谓是国家之“宝”。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工作成果、学习体会,也谈了一些意见建议,从中能感受到大家科研报国的远大志向、潜心研究的学术品格和已经做出的成绩、成果,备感欣慰。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人才工作局的同志要认真研究。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万人计划”意义重大

  “万人计划”,是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这个计划,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支持,与“人才”并行,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的姊妹篇,共同构成高层次人才开发体系两大支柱。功能定位,一个是重在引进、使用,一个是重在发现、培养和使用。中央对两个计划同等重视,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经费使用、考核评价等方面,政策配套、力度相当。通过这两个计划,实现培养引进“双轮驱动”,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人才环境,加速集结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谱写人才强国的新篇章。

  “万人计划”,对培养造就国内高层次人才队伍具有牵引作用。我国人才队伍的状况,是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怎样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国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创新的根基、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万人计划”的目标,就是要用10年左右时间,面向国内,培养100名左右、处于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有重大发现、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8000名左右、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2000名左右、35岁以下具有突出发展潜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创新前景的青年拔尖人才。通过这三个层次,形成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万人计划”,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具有撬动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作出了部署,包括“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等。体制机制改革要有主攻方向,

  政策创新要有突破口。“万人计划”这样的平台,具有带动性、先导性,有利于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资金项目管理、科研自主权、技术创新激励、考核评价等人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从大家发言情况看,这方面的效果已经显现,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既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又要研究我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人才遴选、考核、评价等机制。

  二、“万人计划”取得重要进展

  现在,我国已荟萃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重大原创性创新成果。其中,“万人计划”专家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覆盖广。“万人计划”突出需求导向,重点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选人。入选的专家,既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也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既有从事基础研究的,也有致力于应用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既有成果显著的科学家,也有潜力很大的青年才俊。人才聚则百业兴。这样的布局和结构,适应了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为国家各项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是成果多。“万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都是业内比较公认的高端人才,多数主持863、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计划、领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科学原始创新、重大关键技术、重大工程建设、民生科技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有的成果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影响。首批199名青年拔尖人才,入选不到两年,就有84人获得国家和世界级重要科研奖项,占42.2%;有163人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占81.9%;有33人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担任常务理事或执行委员以上职务,成绩喜人。

  三是示范效应好。在“万人计划”带动下,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工程。比如,北京的“高创计划”、陕西的“三秦学者”计划、福建的“海纳百川计划”,农业、卫生、教育、文化的人才支撑计划,等等,都拓展了人才工作内涵、丰富了人才工作抓手,受到各方面好评。重视人才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三、提几点希望

  “万人计划”的定位,是面向未来、以用为本,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干成事业。能够入选这个计划,不仅意味着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充满期待。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厚望、重托。

  一要坚定报国之志。一个人,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突出贡献,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很幸福的。祖国需要人才、事业呼唤人才、社会尊重人才。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造就更多的大师大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大家从事的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都与实现这个目标紧密相连。第一个“一百年”,就是在建党100年时、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就是在建国100年时、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这个伟大历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幸运的。可以说,施展才干正逢其时、创新创造正适其势。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专长与事业进步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报国、技术报国、知识报国,书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二要弘扬科学精神。有科学精神,才有科学成就。大家在科研第一线,必须有“安专迷”精神,安稳心神、专心致志、迷恋至深。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理准备、有“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执着。前不久,有位科学家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有的青年人才基础很好、潜质很好,就是急着出成果、不能在一个地方扎下根来,成果不少,但很杂,这么下去,难有大发展。希望大家弘扬科学精神、力戒浮躁之气,遵循科研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努力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长期攻关、创新突破、有所建树。

  三要培养国际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再次强调,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流动很快,世界范围内科技联系更加紧密,大家要时刻关注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勇立世界科技潮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多与国际同行深度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要善于取长补短,既要在国内“拔尖”,更要努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成为世界的“并行者”甚至“领跑者”;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入选者,来自海内外不同地方,不分彼此,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与海外引进人才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下,相向而行、携手共进。

  四要争做人才表率。“德之不修,其才必曲”。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不会有正确的科研方向,就很难取得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科研成果。前几天,大家学习了钱学森科学报国的光辉事迹,与赵忠贤、欧阳自远等科学家作了深入交流。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不仅在于巨大的科学成就,更在于深沉的爱国情怀、崇高的科学道德和精神境界。入选“万人计划”,不仅是对你们科研能力和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学术道德和工作作风的肯定。大家要始终把修身作为成事之基,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表率,做践行科研诚信、遵守学术规范的表率,做潜心科研、踏实治学的表率,做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表率,做抵制不正之风、净化学术风气的表率。中国文化讲“德行”,不管做什么,到了一定时候,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工作方向和人格的力量、做人的水准紧密相连。真正的大师,做人上都是楷模。

  中组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为人才搞好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对各位专家要多关心、多联系、多服务、多支持。要继续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坚定不移、大力推进“万人计划”,把这个重大人才工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