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双一流动态 > “双一流”建设高校财政收入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关注微信

“双一流”建设高校财政收入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时间:2018-07-05来1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shenqian

 这种过多地依赖政府拨款的收入结构,不仅使高校难以摆脱规模化扩张诱惑,久而久之也造成了高校自我筹资意识和能力的薄弱。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针对我国基础研究由于长期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投入而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这对被称作基础研究主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很明确的任务要求。其实,早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及后来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的实施办法,也都一致要求“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那么,“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什么要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今后又该如何改革?弄清这些问题,对今后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

  “双一流”建设高校并非“不差钱”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高校持久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更是“双一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但是,从现在及将来发展的态势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并非一些社会媒体所宣扬的那样“不差钱”,相反,其财政也面临着难以回避的难题。

  一方面是其持续上涨的办学成本。例如,高校面对的是全球性竞争,师资招聘成本甚或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再如,作为一流大学的标配,还需给在校生提供多种类且有力度的资助、更多校外交流的机会、更好的住宿及运动条件,而这显然也需要巨大的花费。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年度支出,大都呈两位数乃至更多的增长。另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投入的压力持续增大。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家减税政策的实施,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开始有所减缓。事实上,今后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就是,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越来越难以维持一个办学成本和入学人数都在不断增加的庞大公立高等教育机构。

  这种状况的存在,将会使高校长期面临办学经费短缺的风险。因为,高校所能提供的资源,与师生需求清单的距离总是很远。据2017年75所部属高校公布的年度财务预算数据,其实际年度收入大都低于年度预算。相应的,许多高校的年度支出也大都超出年度收入。也就是说,虽然政府近年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大,但实际上大学仍然缺钱。今后除非高校的财政收入能快速增加,否则绝大多数高校都将要面对经费短缺局面。

  高校财政来源急需多样化

  我国高校存在财政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过于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目前,公立高校的政府财政拨款占比大都在40%以上,一些年份还达到近60%,即便是办学实力较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如此。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原“211”高校经费的财政拨款大都占比40%乃至60%以上。

  这种过多地依赖政府拨款的收入结构,不仅使高校难以摆脱规模化扩张(如学科多布点、多招生)诱惑,久而久之也造成了高校自我筹资意识和能力的薄弱。如调查显示,从1980年到2016年的整整36年期间,全国高校累计接受社会各类捐赠总额仅676亿元,1亿元以上的只有72所。另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我国基础科研投入的经费虽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20亿元,但来自基金会及个人的捐赠收入几乎是空白。

  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就必须克服单一向度的财政收入依赖,注重从除政府以外的其他渠道多方获取办学资金,即走财政来源多样化的道路。这样不仅能给高校带来财务收入总额的增加,使高校拥有稳定可靠的办学经费,还能使高校降低单一依靠某一项或几项收入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能使高校可以掌控的财政收入增加,进而可以增强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和开拓精神。

  高校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三个策略

  形成多样化的财政收入结构,必定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后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当前现状,可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一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大力度、更细化的捐赠配比政策,将每年政府财政投入增量资金的一部分用于配比资金,以发挥用少量政策资金撬动高校积极寻求多方资金支持的杠杆作用。现有的捐赠配比政策,仅限于部属高校,且限于现金捐赠,同时还缺少具体的、有层次的配比方案。为此,建议除了将捐赠配比政策至少扩展到所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将非货币捐赠也纳入配比范围。建议采用弹性配比策略,如可根据高校现有筹资能力状况,设定弱、中、强三个配比档次,分别对应1∶1、2∶1、3∶1三种配比比例及上限金额。高校筹资能力越强,配比比例越低,配比金额上限越高。相反,筹资能力越弱,配比比例就越高,配比资金上限就越低。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考虑高校差异,促使强校不断挖掘自身的筹资潜力,同时也激励弱校抓住机会获得社会捐赠。

  二是建设好校友关系,将获取更多校友捐赠作为高校实现财政来源多样化的一个突破口。在欧美一些国家,校友一直是大学最重要且最主要的募捐对象。如2015—2016财年,美国高校获得校友捐赠比上年大幅增长10.2%,达到108.5亿美元,占整个捐赠收入的26.9%。若算上校友以基金会、公司等名义的捐赠,校友捐赠所占比例就会高达50.8%。如果再加上校友从中促成的捐赠(劝募),这一比例就更高了。为此,建议将校友工作纳入到“双一流”建设考核体系中,以促使它们重视并做好校友工作。

  三是建设好基金会,促使其以专业化运作累积办学资金。如耶鲁大学基金的资产规模,从1985年的13亿美元涨至2016年的254亿美元,30年涨了近19倍,并创下了年化12.9%的净回报率。这也就是说,基金会不仅能通过筹款不断增加其资产数额,而且还可以通过投资获得回报等途径使自己的基金总盘子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基金会虽初具雏形,但发展较缓慢。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只有413家高校设有基金会(不包括研究、奖助等专项基金会),资产总规模仅300亿元人民币。为此,也建议将基金会工作纳入到“双一流”建设高校考核体系中,以带动高校基金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