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简介
为贯彻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有关部委推动下,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9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研究院致力于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面向未来的智能社会,采用社会实验等循证研究范式,研究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综合社会影响和社会适应性问题,力争在智能社会治理领域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培养一批未来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人才,为构建有“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探索智能社会治理中国之路提供思想、理论、技术标准规范和政策咨询意见,努力打造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综合社会影响国际顶尖智库型研究机构。
研究院承担多个国家专项政策行动的总体专家组办公室和全国标准化组织秘书处职能,在学术研究、咨政建言、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相关政策部署做出了突出贡献。
合作导师
苏竣
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智库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近年来,苏竣教授聚焦智能社会治理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领域,开展了系列学术研究,为党和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多项国家重要研究项目。
一、招聘要求
招聘数量:2人
年龄要求:35岁以下
学位要求:博士
所需专业:管理学(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向)、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信息技术方向专业。
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智能社会治理领域研究:聚焦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带来的社会性影响及治理挑战,采用社会实验等循证方法,面向城市管理、社区治理、能源环境、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乡村振兴、金融、网络游戏与赛博空间等领域,开展战略政策、公共治理、技术治理、伦理规范、治理标准等方面研究,深化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基础理论方法体系研究,推进智能社会治理标准化研究。
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面上项目以及相关中央交办和省部级研究项目。
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依托,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和智能社会治理研究工作。
参与全国智能技术社会化应用与评估基础标准化相关研究工作。
任职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不含35岁);
2、获博士学位年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必须保证录用后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不挂职、兼职;如属在职人员,经录用入站后人事关系须转入我校;
3、具有较强的定量或定性研究能力,能够熟练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和课题组织能力;
5、发表过高质量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从事英文论文写作;
6、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遵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
7、有完整的社会实验和实验性研究经历者优先;
8、能接受经常性京外调研和研究任务者优先(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东北地区一线城市);
9、有标准化研究和工作经历者优先;
10、优秀者可推荐参加清华大学“水木学者”遴选(https://postdoctor.tsinghua.edu.cn/thu/index.htm);
11、不招收企业博士后。
二、申请材料递交程序
1、请将个人学术简历(见附件)、已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发送到:zhangbinthu@tsinghua.edu.cn,邮件主题和代表作压缩文件同时命名为“本人姓名+博士后应聘+合作导师 ”。
2、本批次招聘截止日期为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邮箱:zhangbinthu@tsinghua.edu.cn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