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等研究院”)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12月携手共建,位于深圳市龙华区。高等研究院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优势,致力于建设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一流的高等研究院。
高等研究院将广泛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前沿科学探索、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材料、信息安全、下一代无线通信、先进测试与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方向,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基地、高新技术新源头、成果孵化新引擎,为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注入强劲的“成电动力”。
高等研究院诚挚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加盟从事博士后研究!
一、招收基本条件
1.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
2.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可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
二、招收学科方向
主要招收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方向,具体见附件《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岗位需求表》。
三、福利待遇
入站后,将全职在深圳开展工作,高等研究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一)薪酬待遇:
1.薪酬待遇:提供税前不低于26万元/年的综合年薪(含深圳市免税补贴18万/年)。如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国家“引进计划”等优秀博士后支持项目,综合年薪税前不低于46万元/年;
2.人才津贴:毕业于世界大学前300强知名院校博士,可申请龙华区20万人才津贴;
3.科研支持:龙华区博士后重点科研项目奖励,最高20万;研究成果在区转化并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在站期间可申请电子科技大学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4.生活保障:可申请单位过渡性住房或免租入住70平以下的区人才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子女入学享受深圳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注:相关政策变动均以深圳市、龙华区文件为准。
(二)出站留(来)深工作待遇:
优秀博士后可优先推荐为电子科技大学相应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候选人。出站后全职在高等研究院工作的,除享受高等研究院福利待遇外,协助申请市、区出站博士后资助,龙华区提供安家补贴30万,深圳市科研资助30万。
四、应聘方式
全年接受博士后进站申请,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含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以邮件方式发至招聘邮箱hr_sz@uestc.edu.cn,并注明“应聘博士后+合作导师或学科+姓名 ”字样。
联系方式:陈老师 0755-21031091
附件: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岗位需求
序号 |
合作导师 |
导师所属一级学科 |
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
1 |
梁应敞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智能无线通信、无线大数据及智慧物联网等 |
2 |
韩永祥 |
编码理论 |
|
3 |
冷甦鹏 |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与安全通信系统等 |
|
4 |
张忠培 |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通信集成电路与系统等 |
|
5 |
梁岩 |
环境污染、微生物 |
|
6 |
张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新型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 |
7 |
李雪松 |
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及其在电子、光电子、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
|
8 |
黄桃 |
微波器件设计技术、大型工业软件研发 |
|
9 |
张波 |
固态太赫兹前端关键技术、太赫兹芯片等 |
|
10 |
康凯 |
射频、微波、毫米波及太赫兹集成电路与 系统、半导体器件建模技术、电磁场理论 与天线设计。 |
|
11 |
周琦 |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应用 |
|
12 |
明鑫 |
功率集成电路与系统 |
|
13 |
李耘 |
|
智能系统、计算人工智能及其在跨学科创新创造中的应用 |
14 |
段立新 |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
|
15 |
田玲 |
数字媒体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 |
|
16 |
朱晓峰 |
大数据预处理、健康大数据计算机辅助诊断等 |
|
17 |
罗蕾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汽车操作系统与安全,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 |
18 |
顾实 |
计算神经科学、类脑人工智能等 |
|
19 |
李文 |
迁移学习、计算机视觉 |
|
20 |
郑凯 |
数据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
|
21 |
宋井宽 |
多媒体检索与理解 |
|
22 |
张彦如 |
博弈论网络资源管理等 |
|
23 |
商烁 |
大数据、人工智能 |
|
24 |
沈复民 |
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搜索 |
|
25 |
王厚军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电子系统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等 |
26 |
田书林 |
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电子系统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等 |
|
27 |
叶芃 |
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
|
28 |
赵贻玖 |
宽带时域测试技术及仪器、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性设计理论及技术等 |
|
29 |
邹见效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测控系统及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与系统 |
30 |
凡时财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挖掘等 |
|
31 |
周雪 |
基于视频图像的目标检测、跟踪和行人重识别的算法研究等 |
|
32 |
周德洪 |
大功率能量变换及电机驱动技术、高频高密能量变换技术等 |
|
33 |
林媛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信息功能薄膜器件 |
34 |
陈俊松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化学储能与催化 |
|
35 |
邓旭 |
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表界面物理化学 |
|
36 |
殷光强 |
软件工程 |
网络安全、无线电安全、大数据系统、高精度定位 |
37 |
王志国 |
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和能源材料及器件 |
|
38 |
张小松 |
网络空间安全 |
1、网络与系统安全;2、数据安全;3、区块链与密码技术;4、人工智能安全。 |
39 |
陈厅 |
1、网络与系统安全;2、数据安全;3、区块链与密码技术;4、人工智能安全。 |
|
40 |
杨军 |
机械工程、软件工程 |
增材制造、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工业AI、声学及智能传感器等 |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