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国博士人才网 > 科研院所招聘 > [2016届173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招聘信息

[2016届173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招聘信息

时间:2016-06-21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 作者:

研究所 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研发的国立科研机构。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中国农业科学院本部。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所始终围绕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农业环境学科前沿,主要开展农业环境领域基础、应用基础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农业气象学、农业水资源学、农业环境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和纳米农业技术应用等学科体系,形成了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象灾害防控、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农业清洁流域、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等科技创新团队。2006年以来,研究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在2010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研究所在农业环境领域排名第一。目前研究所是国际园艺学会温室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席单位、国家气候谈判农业领域唯一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唯一农业领域专家单位、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单位、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专家组组长单位、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环境风险领域咨询专家组组长单位、农业部农业环境学科群建设牵头单位、纳米科技领域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农业领域第一个项目组织单位、基础农学农业资源学和农业环境学牵头编写单位、全国农业环境科研协作网组织牵头单位、全国农业环境科研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牵头单位等。

为加快现代院所建设和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根据研究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及其团队加盟!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16年度“高端人才及团队”招聘启事http://www.sciencehr.net/uploads/ieda/index.html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人才招聘公告http://www.sciencehr.net/uploads/ieda/job1.html

3、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6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http://www.sciencehr.net/uploads/ieda/job2.html

2016年度“高端人才及团队”招聘启事

气候变化与农业适应、农业温室气体与固碳减排、农业灾害与抗灾减损、旱作农业与农业水分高效利用、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设施植物环境工程、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纳米技术与新材料农业应用、环境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应用、农业清洁流域与生态环境安全、智慧农牧业与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环境健康品创制等。

二、招聘对象

领衔科学家:全职方式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具有教授职务或相当水平的高端人才。

特聘研究员:全职方式引进45周岁以下、国外具有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国内知名大学具有教授职务或相当水平的优秀人才、国家“青年千人”入选者、中国农科院“青年英才”入选者。国内领域的知名教授以及研究所急需人才,年龄可以适度放宽。

客座研究员:以短期聘任方式引进领衔科学家人才,聘期内保证每年来所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且每次来所需连续工作1个月。

青年英才:全职方式引进40周岁以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中A类、B类、C类不同类型岗位的基本条件的青年人才【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网“青年英才招聘公告”( http://www.caas.cn);(http//www.ieda.org.cn)】

科研团队:以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相当水平的高端人才为带头人组建的学术团队;团队骨干成员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团队骨干成员须全职来所工作。

三、相关待遇

领衔科学家、特聘研究员 、客座研究员聘期待遇面议。

科研团队  根据工作需要及团队规模,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费和平台建设经费,满足团队所需的科研办公条件;在研究所授权范围内,团队带头人根据需要,自主选聘团队成员。团队带头人参照“领衔科学家”或“特聘研究员”标准享受个人待遇;其他成员个人生活待遇根据评估结果参照研究所相关规定执行;团队所需的其他待遇面议。

青年英才  享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人才招聘公告”所述待遇。

四、招聘程序

1、申请者提交申请材料

(1)应聘“领衔科学家”职位的,请提交以下材料:

  • ① 个人详细简历1份;
    ② 研究业绩综述1份;
    ③ 发表论著清单及近五年5篇代表论著全文扫描件或复印件;
    ④ 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等证明村料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⑤ 学历学位证书、国外任职证明材料扫描件或复印件;
    ⑥ 国际学术任职、社会兼职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2)应聘“特聘研究员”的申请人员,请提交以下材料:

  • ① 个人详细简历1份; 
    ② 发表论著清单及近五年5篇代表论著全文扫描件或复印件;
    ③ 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等证明村料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④ 学历学位证书、国外任职证明材料扫描件或复印件; 
    ⑤ 国际学术任职、社会兼职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⑥ 3封同行专家推荐信。

(3)应聘“客座研究员”的申请人员,请提交以下材料:

  • ① 个人详细简历1份; 
    ② 学术任职、社会兼职证明材料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③ 3封同行专家推荐信。

(4)应聘“科研团队”的,请提交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成员的详细个人简历、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任职证明及能反映团队业绩的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5)应聘“青年英才”的,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6年青年英才招聘广告”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2、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

对应聘“领衔科学家”的申请者,初审通过后,研究所提供1次来所考察交流的国际往返旅费。指派专人按照本年度申报要求,协助准备申报材料。
对应聘“特聘研究员”的申请者,审核通过后,发出面试通知。欢迎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陪家属一同来研究所考察,考察期间,研究所提供食宿。

3、应聘人员在学科或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学科或团队研究讨论。

4、研究所组织专家面试评审。

5、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审定。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姬军红  +86-01-82109499 、刘国强 +86-01-82105989

E-mail:hfshr@caas.cn、rsc_jijunhong@163.com 

网址:http://www.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人事处  邮政编码:100081

 “青年英才计划”人才招聘公告
一、招聘岗位和应聘条件

研究所长期招聘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和各岗位应聘条件的青年英才。  

(一)基本条件

1. 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学术作风,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精神。

2.全职在岗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

3.招聘岗位人员应符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中A类、B类、C类不同类型岗位的基本条件【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网“青年英才招聘公告”( http://www.caas.cn)】。“青年英才计划”人才类别是指:海外杰出青年人才(以下简称A类)、国内优秀青年人才(以下简称B类)、“青年千人计划”人才(以下简称C类)。

4.A类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B类候选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研究员)职务。C类人选应具备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条件。

(二)各岗位研究方向及应聘条件

序号

研究方向

设置岗位名称

计划引进
人才类别

基本任职条件

1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开发

A

1.具有土壤学(或应用气象)博士学位。
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3.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2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农业固碳减排

B

1.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主持相关领域国家级课题,熟悉本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
3.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3篇以上或者累计影响因子10.0以上。

3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A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具有气候变化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及对策的相关研究经历,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研究项目;
3、以第一作者或同学作者发表有影响力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4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

A或B

1、获得本研究方向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具有从事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实验的研究经历,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过相关研究项目;
3、以第一作者或同学作者发表有影响力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5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及灾损评估

A

1.具备坚实的气象、信息技术等专业基础,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和阅历者优先录用。
2.熟悉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与多源数据处理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并具有较强的网络信息技术研发或应用能力。
3.在涉足领域具有独立研究经历和创新性见解,具有较强国际合作能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SCI/EI 10 篇。

6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

旱作农田作物高效用水的界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或 旱作农业关键技术设备与区域模式

A或C

1.具有作物生理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2.在作物生理,尤其在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领域具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经历,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 

7

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

土壤氮转化

A

1.具备微生物(或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对本领域前沿发展具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
3.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学术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在15.0以上。

8

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

水生产力模型模拟

A

1.具备农业气象(或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对本领域前沿发展具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
3. 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学术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在15.0以上。

9

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

A

1.具有环境科学(或土壤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相关领域项目,熟悉本领域前沿动态并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
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0

农业清洁流域

流域水土过程与农业环境演变

A或C

1、具有地貌、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
2、对本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其发展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
3、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
4、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1

农业清洁流域

农业流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土管理

A或C

1、具有生物地球化学、水文学或土壤学博士学位。
2、对本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及其发展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研命题。3、在国外具有从事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经历。
4、以第一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15.0以上。

12

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

畜禽养殖清洁生产与废弃物转化利用

A

1.具有环境工程(或生物环境工程、或农业工程、或环境化学、或环境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项目(或课题)研究,对本领域前沿发展具有独到见解、并能提出创新性科学研究命题。
3.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5篇,或者SCI/EI 10 篇。

13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

设施可再生能源利用

A或B

1.具有扎实的工程热物理专业基础,在太阳能热利用工程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在国外获得工程热物理学(或物理学、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学)博士学位。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人员参与过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科技项目。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或者SCI/EI10篇。

14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

设施园艺工程

A

1.具备设施园艺、生物环境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设施园艺领域前沿发展动态。
2.独立主持或作为骨干人员参与过设施园艺科技项目,在同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擅长国际交流合作。
3.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或者SCI/EI10篇。

15

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

农业纳米材料制备

A或B

1.获得化学(或农药学、或纳米材料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具有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或纳米药物学、纳米生物技术与纳米农业等相关领域)研究经验。
3.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有影响的SCI论文5篇以上,或累计影响因子20.0以上。

 

二、聘期待遇

(一)研究所聘任候选人享受的待遇和经费支持

1.在候选期内,引进人才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外,享受相应的岗位补助。

2.向青年英才候选人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3.为引进人才提供租住面积为60-100m2的单元住房1套。 

4.协助做好引进人才家属的安置、子女入托、上学及生活等问题。

(二)入选者享受的待遇和经费支持

1.入选人员到岗工作1年后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择优支持评审,评审通过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专项为A、B类入选者提供2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100万元仪器设备费。为引进的“国家杰青”提供3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300万元仪器设备费;对研究所获批的“青年千人计划”人才,除了国家提供的支持条件外,中国农业科学院专项再提供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00万元仪器设备费。科研启动费和仪器设备费可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2.进入择优资助范围后院里按照100平米住房标准为入选者提供安家费补助(根据北京市上一年度商品房销售均价折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或优先安排购买中国农业科学院自建的政策保障性住房。

3.入选者在计划执行期内,除享受研究所该岗位正式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医疗等待遇外,可再享受10万元/年的岗位补助。国家杰青享受20万元/年的岗位补助。

三、招聘程序

1.报名申请。申请者按照要求提交应聘材料,全年受理。

2.资格审查。人事处负责对申请人员资格审查,审查通过者定期组织面试答辩。

3.面试答辩。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招聘委员会进行面试答辩考核。

4.研究所所长办公会议讨论确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备案候选人并公示。

5.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报送备案候选人评审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评审。

四、应聘材料

申请者须通过电子邮件或普通邮件提交以下材料:

1.《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类候选人备案表》,点击可下载。

2.申请人提交至少两封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推荐信。其中A类候选人须有一封国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的推荐信。

3.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护照)、代表论文、著作、获奖证书或专利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至少提供3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

五、联系方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人事处。

电子邮箱:hfshr@caas.cn、rsc_jijunhong@163.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青年英才计划”字样)

联系电话:+86-01-82109499

联系人:姬军红

邮政编码:100081

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农业环境领域科学研究的人士应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16年博士后招收公告
一、招收计划

序号

创新
团队

合作导师

拟招
人数

一级学科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农业温室气体与减排固碳

李玉娥

1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

李玉娥:010-82105615  
liyue@caas.cn 
  yueli@ami.ac.cn

2

高清竹

1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高清竹:010-82109436
gaoqingzhu@caas.cn

3

陈敏鹏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区域养分流动及其环境影响

在区域、国家和全球等大尺度上研究养分流动,提出评价指标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定量评估

陈敏鹏: 
chenminpeng@caas.cn

4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

许吟隆

1~2

作物学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风险评估;       2.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

李阔:010-82109766   
hqlk2000@163.com

5

贺勇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作物与环境交互作用

作物对干旱和热胁迫的适应机理研究

贺勇:010-82106004 
heyong01@caas.cn

6

农业气象灾害防控

孙忠富

1

作物学

1.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2.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农业灾害诊断评估技术与方法;          2.农业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系统

孙忠富: 010-82105990  
  sunzf@263.net 
sunzf126@126.com
  杜克明: 010-82106008
dukeming@126.com

7

刘布春

1

生态学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农业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方法与风险转移技术研究

刘布春:010-82105611
  liubuchun@caas.cn 

8

游松财

1

作物学

农业减灾

高温对水稻玉米小麦的危害的预警与灾损评估

游松财: 010-82106692 
yousongcai@caas.cn

9

生物节水与旱作农业

梅旭荣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性节水与旱地农业

主要研究农田水分动态农田水分平衡及调控技术、农田水肥转化利用的界面过程和驱动机制,水肥高效转化耦合效应等

郝卫平:010-82106793
haoweiping@caas.cn

10

张燕卿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旱作节水农业

1.土壤碳氮水协同提升机理;2.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机理;3.旱作节水农作制度

刘恩科:010-82109773 
liuenke@caas.cn

11

钟秀丽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生物性节水理论与技术

鉴选蒸腾效率差异显著的基因型,研究随水分条件变化作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响应气孔运动的特征,从生物膜稳定性调节、光合作用关键酶激活特性、水分通道蛋白方面揭示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机理。

钟秀丽:010-82106023
zhongxiuli@caas.cn   

14

王耀生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1.作物抗旱生理生态;2.作物水肥高效利用;3.节水灌溉理论与新技术

王耀生:010-82106004 
wangyaosheng@caas.cn

15

农业水生产力与水环境

李玉中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农业干旱;          2.环境稳定同位素

1.抗旱内生菌分离与作用激励;             2.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开展农业氮循环研究

李玉中:010-82109399
liyuzhong@caas.cn

12

刘晓英

1

农业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

作物蒸散量/需水量试验观测与模拟

刘晓英:010-82106035
  liuxiaoying@caas.cn

13

王庆锁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水资源与环境

从事旱地农业水分生产力研究

王庆锁:010-82109756  
wangqingsuo@caas.cn

16

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

曾希柏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退化耕地修复;      2.污染土壤修复

1.耕地障碍因子消减技术及其机理;复合体组成及性质对耕地质量影响的机制    2.耕地中重金属(As等)的行为及其调控;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

曾希柏:13601256032
  zengxibai@caas.cn

17

张国良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入侵生态

从事植物入侵土壤环境行为及植物入侵地球化学循环、能量流动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付卫东:010-82109570
  fuweidong@caas.cn

18

农业清洁流域

李勇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1.农业侵蚀与环境;2.流域农业污染源识别

1.土壤侵蚀与碳循环;2.流域污染溯源示踪

李勇:010-82106016
  liyong@caas.cn

19

朱昌雄

2

生物学

微生物学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叶婧:010-82106033
Yj1984_2008@yahoo.cn

20

杨正礼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化肥污染控制

1.华北、京郊集约化农田化肥合理减量、增产增效技术模式;2.流域水肥统筹、循环利用与农业清洁流域构建示范

杨正礼:010-82108989 
yangzhengli@caas.cn
  Yangzl426@126.com

21

张晴雯

1~2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环境生态

水土过程和氮磷迁移

张晴雯:010-82106031 
zhangqingwen@caas.cn

22

畜牧环境科学与工程

董红敏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环境学

畜禽废弃物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畜禽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

董红敏:010-82109979 
donghongmin@caas.cn 

23

1

畜牧学

畜禽养殖环境科学与工程

畜禽养殖业及废弃物过程的气体排放与控制

董红敏:010-82109979 
donghongmin@caas.cn 

24

1

农业工程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畜禽养殖污水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董红敏:010-82109979 
donghongmin@caas.cn 

25

朱志平

1

农业工程

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减排

畜禽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及其减排技术研究

朱志平:010-82106840 
zhuzhiping@caas.cn 

26

设施植物环境工程

杨其长

1

农业工程

设施农业工程

1.植物工厂光温耦合调控机制;2.温室节能环境机理与调控途径

杨其长:010-82105983   
yangqichang@caas.cn 
程瑞锋:010-82106015  
chengruifeng@caas.cn

27

刘文科

2

农业资源与环境

设施蔬菜根区-冠层高产调控生理;设施果树LED照明光质响应的生理生化

日光温室蔬菜根区-冠层抗低温、弱光高产调控技术及其生理机制;设施果树(樱桃、草莓)补光光质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刘文科:010-82106015
liuwke@163.com

28

魏灵玲

1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光环境调控

1.LED光环境调控提升蔬菜品质方法与途径;2.植物LED光环境优化与智能调控机制

魏灵玲:010-82105983 
weilingling@caas.cn       
程瑞锋:010-82106015  
chengruifeng@caas.cn     

29

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

崔海信    

2

生物学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

崔海信:010-82106013 
cuihaixin@caas.cn 
孙长娇:010-82105997 
sunchangjiao@caas.cn

30

曾章华

1

生物学

纳米生物技术

纳米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

曾章华:010-82106004  
zengzhanghua@caas.cn

 

二、招收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后必须全脱产;

4.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 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

三、有关待遇

1.执行国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有关博士后的相关规定;

2.人事、组织关系纳入研究所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待遇比照研究所同等人员对待,年薪12万(税前),按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3.提供宿舍,(未婚者提供1个床位,已婚者且爱人在北京工作可提供独立单间;

4.协助做好子女入托、上学及生活等问题;

5.在站期间,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留所工作: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需排名第一)并以环发所为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或单篇影响因子在5.0以上。

(2)以第一作者并以环发所为第一单位发表院选顶尖SCI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者院选SCI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含3篇)。

四、招收程序

  1.研究所全年受理博士后进站申请,有意者直接与研究所人事处联系;

  2.资格审查。所人事处负责对申请人员资格审查,审查通过者通知来所面试答辩;

  3.考核方式。研究所组织专家考核小组面试答辩考核。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成果、进站计划、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由考核小组择优确定拟招收人员并上报研究所审批;

 4.研究所审批通过后,由研究所人事处负责上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批,审批同意后上报中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理入站手续。

五、进站材料

申请进站者须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从中国博士后网“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中“办事者”一栏进行注册,网上申请登记完成后打印的表格);

2.《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进站申请表》(点击下载);

3.两封专家推荐信(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须含本人的博士导师推荐信一份);

4.《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

5.《博士后进站审核表》(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博士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盖章);

6. 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护照)、代表论文、著作、获奖证书或专利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至少提供近三年发表的3篇代表性学术论文复印件。进站前未取得博士学位证书的需提供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通过并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决议书(须加盖博士毕业学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章);

7.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答辩后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办理入站手续;

8.申请者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政审鉴定材料;

9.本人简历;

10.留学归国人员另须提交我驻外使馆教育处提供的证明信;

11.在职博士后应提交所在单位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除体检表外所有申请进站的材料以一式四份上报。

六、联系方式:

合作导师:联系方式见招收计划表

研究所博士后联系人: 姬军红    

联系电话: +86-01-82109499

E-mail:hfshr@caas.cn、rsc_jijunhong@163.com

网址:http://www.org.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人事处

邮政编码:100081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分隔线----------------------------
博士交流群:更多>>
【01号群】52394121;【02号群】29897443;【03号群】120320822
【04号群】71153177;【05号群】75698417;【06号群】177347342
【07号群】126881746;【08号群】145243525;【09号群】202869152

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扫描关注

隐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