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跨越发展?
“作为高端人才相对匮乏的西部地区,只有‘联姻’名院名校,柔性‘借智、借脑、借力’,才能提升决策水平,激发转型动力,加速发展。”市委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谋定思动,他们把目光聚焦到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上,以培养人才、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重点,全面启动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共识共为:栽得梧桐引凤来
宝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引领,优势资源、天然禀赋成为“沉睡的宝藏”,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
只有高植梧桐,方能有凤来仪。市委、市政府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明确:从2012年起,设立500万元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面向高校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引进和培养的入选国家“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和市“2155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给予每人5-3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对获得国家和省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获得市以上技术创新平台的牵头企业,给予1至100万元的奖励。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宝鸡市及时成立校地人才合作办公室,由市领导带队多次与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沟通对接,召开人才发展与项目合作座谈会,建立校地定期会商交流机制,先后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人才合作两个协议,与北京大学签署全面合作、人才交流、研究生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等四个方面的合作协议……
今年4月,在北大、清华举办高层次人才引进洽谈会上,66名青年才俊当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求职意向。目前,宝鸡市已先后与省内外68所高校、科研院所270余名专家教授建立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关系。
借脑引智:共筑人才新高地
书斋和市场,是两种差异极大的环境;学者和官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然而,通过校地人才交流挂职,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与城市资源产业优势相结合,效能的最大化悄然实现。
选聘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到宝鸡挂职锻炼,是宝鸡采取的重要策略之一。201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批青年教师和博士挂职工作启动,8名北大教授学者分别在岐山县委、蔡家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等8个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
期间,宝鸡组织开展了“北大挂职干部基层行”活动,在岐山建立了北京大学考古基地和教育基地,并依托考古队建立了党支部,专门出台《北京大学教授和博士在宝鸡市挂职管理办法》,将教授和博士纳入市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每月为每名挂职人员发2000元生活补助,激发工作热情。
不当客人当主人,真心实意促发展。挂职干部先后承担宝鸡古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重点调研课题24个,为周原遗址保护、文化设施建设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参与宝鸡陆港新区建设等15项重大规划,参与组织“鼎盛中国”文物展等重大活动26次,提出的“打造周文化旅游廊道”、“完善带状城市交通体系”等35条意见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并吸收应用。
产学转化:助推宝鸡大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要在实践中转化,城市转型发展要靠技术的催化。校地人才“联姻”,让产学研一体化,也让书斋里的研究成果变成宝鸡的“真金白银”。
2012年9月,宝鸡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宝鸡行”活动,将48位院士专家分成10组,针对宝鸡西凤酒城建设、装备制造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出谋划策、提供支持。
宝鸡还与西北农林大学签订协议,联手打造了宝鸡杨凌景观农业圈和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区。依托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建立了宝鸡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通过人才合作,宝鸡先后在石油钻机、石油钢管、机床工具、钛材锆材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其中西安石油大学与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超高强度油气输送管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0亿元,12000米石油钻机、秦川机床精密磨齿机等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人才蔚,事业兴。高校人才已经成为宝鸡在关天副中心城市建设中获益良多的重要资源,也是这座城市如饥似渴不断追求的目标。”宝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赟表示,将继续用服务大局、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更好地认识和推进这项人才工作。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