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博士后招收 > 研究院所博士后招收 > 深圳市气象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5年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关注微信

深圳市气象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5年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时间:2025-07-03来源:中国博士人才网 作者:佚名

深圳市气象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于2019年由市人力资源保障局批准成立。为建设务实、高效、与业务服务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基地,依托气象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围绕气象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卡脖子”问题,吸引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型青年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业务服务相结合,现根据研究工作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6名。

一、申请条件

1.品学兼优,热爱气象科研事业,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已获得博士学位证书,且获得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的全日制博士(若为海外取得的博士,需获学历认证)。

3.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申请进站需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4.在站时间一般为两年。可提前出站,但在站时间不能少于21个月。若在聘期结束前出站,视为聘期提前结束,待遇停止。

5.其他要求以合作单位(流动站)为准。

二、招收方向

(一)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数值预报团队2-3名

研究方向:

1.数据资料同化;

2.数值预报方法;

3.并行计算和计算机软件、机器学习;

4.卫星和雷达遥感。

(二)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气候观测与气候研究团队1-2名

研究方向:

1.观测资料数据质控、多源资料综合应用;

2.城市气候观测系统及内在规律研究;

3.城市气候变化与适应研究。

(三)深圳市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1-2名

研究方向:

1.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和方法研究;

2.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三、工作条件和待遇

(一)提供国际水准的薪酬待遇(综合年薪税前不低于35万元人民币),包含:

1.同行领先水平的单位工资;

2.开题和中期考核合格者,享受深圳市政府生活补贴18万/年(免税,两年合计36万)。

3.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具体按国家有关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二)在站期间,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认定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享受160-600万的人才奖励补贴,申请获得,与薪酬待遇累加。

(三)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参加团队科研项目,可围绕团队研究方向按规定申请国家、省、市各类科研课题。

(四)进站后按深圳市有关规定落户深圳,其配偶、子女可以随迁。

(五)协助申请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具体金额按深圳市最新政策标准)。

(六)出站后留深工作者,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深圳市博士后出站留(来)深科研资助(具体金额按深圳市最新政策标准)。

四、创新平台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是经深圳市政府批准设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气象局和深圳市气象局合作举办,组建了由国家专家为核心的专家团队,主要从事数值模式资料同化、数值预报方法、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短时临近预报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是中国气象局批准同意的全国首批2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之一,承担“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环境综合观测区”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长期、连续、立体观测,主要开展珠三角地区强天气过程、季风、台风以及高密度城市气候相关研究工作。

“深圳市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是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关于气象科学研究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主要开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预警预报技术、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等等研究。

五、申请程序

申请人请将简历(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博士期间科研情况、参与或主持的项目、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等)发送至指定邮箱, 邮件标题请务必注明:博士后报名+姓名+专业。

收到申请后,创新实践基地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安排相关考察、面试,择优录取。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755-82511523

电子邮箱:zhanglijie@mail.weather.sz.gov.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竹子林四路园博园东门气象路1号

深圳市气象局

2025年6月25日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tzgg/content/post_12248313.html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