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申报单位简介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类脑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脑科学与类脑前沿交叉研究机构之一。旨在面向脑与类脑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依托复旦大学数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优势,凝聚国内外科研实力,组建交叉研究团队,开展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生物学、计算精神病学、人工智能算法、类脑智能技术与转化等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脑与类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机构。
研究院拥有一支学养深厚、视野开阔的跨学科国际化研究团队,截至2024年12月,研究院在职教职工140人(含双聘)。海外引进人才占比近80%,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60余人次,获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Brain奖、德国洪堡研究奖、英国沃夫森研究功勋奖等国际奖项8人次,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银奖2项,博士后团队获国家博新、上海超博等人才项目48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学科学家、全球前2%神经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等重要榜单50余人次。教师团队2次获评“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及提名奖,2名获评“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及提名奖。
研究院拥有“科创中国”复旦类脑智能创新基地、“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1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影像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省部级基地。下设认知神经科学、计算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算法、群体神经科学、神经与智能工程等多个研究中心,共建企业联合实验室3个。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脑成像平台之一,配备5台涵盖从小动物到人体全套磁共振成像设备系统、多台近红外光、脑电、脑磁图等实时脑功能监测系统,以及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超声脑刺激等脑调控系统。认知神经科学平台拥有光学脑成像设备及认知行为解析设备,包括HyperScope双光子序列断层成像平台、双光子钙成像平台等设施。同时在建高性能计算平台,包括大规模异构计算单元,200Gb高速网络系统和大容量并行分布式文件系统和600张GPU计算单元,整个系统将构建10PB以上大规模存储,可满足类脑应用对数据存储和分析的需要。
2016年至2024年12月,我院学者发表共1300余篇,包括Cell、Nature、The Lancet、Nature Aging、 Nature Mental Health、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顶尖期刊。其中807篇是我院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比例为62%。在高影响力(IF大于10)的期刊上,发表282篇论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论文179篇。
研究院积极推动类脑智能跨学科国际化合作研究,领衔开展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合作。与悉尼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联合成立脑与智能科学联盟(BISA);与剑桥大学在认知神经科学、类脑智能等领域签订校级合作备忘录,并推动筹建“上海-剑桥脑健康研究院”;与牛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在临床神经科学和计算神经科学领域进一步加深合作;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与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搭建“国际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中心”。2023年9月,“张江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建设项目获批立项(2023-2025年)等。
围绕智能电网、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重大社会经济民生领域,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了一批产学研项目的落地。2020年,与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复旦—一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AI智能感知”与“AI大数据”,实现中国首个纯视觉L4级自动驾驶方案产业化落地。2021年,与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复旦大学张江科技研究院共建“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最新科研进展:
1.冯建峰教授出任Psychological Medicine亚太地区主编
2.Nature Communications ⼁我院张捷团队揭示:大脑结构不对称纵向发育影响青少年认知与精神健康
3.Lancet top子刊 | 克雷格安德森/宋莉莉团队研究发现:急性脑出血黄金救治3小时,超早期强化降压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4.低风险卒中患者监测频率可减半!复旦领衔跨国研究登《柳叶刀》
5.Lancet子刊 ⼁我院Craig Anderson/宋莉莉团队揭示:侧支循环状态是急性卒中取栓后个性化血压管理的关键影像学依据
6.Stroke | 我院Craig Anderson/宋莉莉团队研究揭示强化降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后脑水肿的影响
7.Angewandte Chemie | 我院王晶团队开发串联双比率响应SERS探针成像脑疾病pH流
8.Molecular Psychiatry|复旦王鹤团队揭示丘脑供血变异是脑小血管病人群情绪障碍的关键因素
9.Nature Communications | 我院朱山风研究员团队开展跨测序平台与分箱模式的宏基因组分箱基准研究
10.Molecular Psychiatry|复旦赵兴明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肠道菌群变化,提供 “脑病肠诊”新策略
11.Science Bulletin | 贾天野/冯建峰/Trevor团队揭示人类杏仁核的“隐藏”功能:情绪处理中的双神经环路
12.Nature Communications | 赵兴明/李笑天/杨禹丞合作构建人类视网膜发育细胞时空图谱
14.Nature Mental Health | 复旦冯建峰团队揭示短睡与长睡双路径机制:遗传差异与健康影响
15.Nature Aging|类脑程炜研究员团队联合华山医院锁定帕金森病早期预警“密码”:血浆蛋白质提前15年揭晓疾病踪迹!
二、聚焦五大前沿方向
01认知与神经调控
以不同尺度下人类智能的编码模式研究为基础,解析人类认知活动的大脑机制,探索脑功能网络协同作用机制及其在大脑高级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开展认知活动的机理研究,即人脑如何从微观、介观、宏观等不同尺度上实现记忆、计算、交互、学习、推理等认知活动,以及如何模拟这些认知活动,实现类脑认知。同时,聚焦数字疗法、智能闭环神经调控与康复、神经电子药物等前沿交叉方向,发展脑机交互智能神经调控、人机交互认知行为干预、闭环神经康复等前沿理论,突破与神经科学相融合的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芯片材料等神经科技核心关键技术。
02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
基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基础,采用蛋白、突触、神经投射、系统等多层次及分子、神经网络、行为范式等多尺度技术组合,建立和发展基于生物学基础的脑信息处理与认知原理解析理论体系。
03全脑计算与类脑智能
基于脑图谱数据建立跨尺度脑网络计算模型,开展全脑尺度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多种神经环路和认知功能,解析疾病的发病机制,启发类脑智能学习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发展。
04神经影像与和转化医学
针对多组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建立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开发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发展健康风险预测、智能诊疗及干预、预后评估以及智能神经调控等理论与技术。同时发展脑影像技术与转化医学,基于高场人体和动物磁共振系统,针对重大临床问题,研发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重建技术以及硬件;提升结构、功能、代谢等多尺度磁共振测量精度;并结合脑磁、脑电、近红外等,形成多模态脑测量体系。
05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
基于智能科学的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开展脑疾病个性化医疗转化研究;研发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理论以及新一代无人系统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三、申报条件简介
01、申请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
2)限项要求:
1、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3、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02、支持保障
以最大诚意、最优资源、最实举措,提供高水平的发展支持、高标准的生活待遇、高质量的服务保障,让青年人才潜心事业、无忧工作、幸福生活!
1)潜心事业,高水平发展支持
l 充足丰厚的科研经费:不低于1:1配套国家经费的科研启动经费,并享有一系列增量叠加支持*。特别优秀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
l 多元灵活的团队配置:直接认定博导资格并
l 国际一流的平台支撑:享受学校各专业领域大型共享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教学设备设施、公共服务保障平台。
*增量支持包括人才引进资源包、战略人才培育计划、相辉青年学者、新工科人才基金、小米青年学者、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附属医院双聘等
2)无忧工作,高标准生活待遇
l 上不封顶的薪酬待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绩效奖励上不封顶,并享有一系列个性化增量叠加支持*上海市税收优惠政策。
l 形式丰富的住房保障:丰厚的货币化住房补贴;品质优良、交通便捷的人才过渡房;上海市人才安居保障的特殊政策红利,多举措支持人才安居乐业。
3)幸福生活,高质量服务保障
l 完整链条的基础教育体系:享受上海市最优质办学资源,子女可就读校园周边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l 全球顶尖的医疗资源保障:六大附属医院为健康保驾护航,享受年度体检、健康咨询、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等专享vp服务。
l 海纳百川的上海人才生态:享受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触摸科技前沿的赛道、充满机遇的创业热土、与世界同频共振的舞台。
l 学校、院系将在人才的项目申报、引进程序、入职手续、证件办理等方面提供“一对一”贴心专业服务,助力省心申报、快速引进、顺利落地。
03、申请方式
请将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承担科研项目、重要科研获奖、代表性著作及论文发表、专利情况等整合为一份个人简历,以单一PDF文档形式发送至各院系(单位)联系人邮箱(详见后附表),邮件主题请标注为“2025海外优青+姓名”
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评估的,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跟进申报事项,您也可以通过电话或邮件咨询了解相关申报事宜,
四、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联系方式
1.人事:段老师
电话:021-65648379
2.科研管理:马老师
邮箱:istbi_ky@fudan.edu.cn
电话:021-65648379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73yvNO2nood1BokheyDKg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