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高层动态 > 厉害了!浙江又有两位教授当选院士

关注微信

厉害了!浙江又有两位教授当选院士

时间:2017-11-30来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67名院士名单。其中,浙江有2位高校教授在名单之中。他们是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巧合的是,两人从本科开始到工作一直在母校。

朱利中教授是环境科学专家,长期从事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技术研究,在土壤与水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郑裕国教授是生物工程学专家,在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催化领域取得系列独创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工程应用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唐纳德·格里尔逊教授就在浙江大学就职。

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

简历: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前身浙江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并取得本校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生物转化与生物净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生物有机合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A类)”生物工程学科负责人。

研究领域:生物工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等30余项课题,在假糖、酮糖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手性生物催化等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学术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在Chemical ReviewsACS catalysisChemical communications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郑裕国教授主持开发的产业化技术先后建成工业化生产装置10余套,工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锲而不舍实现人的三变”

 “只有把职业当作事业,锲而不舍才能实现人的三变。即从人手变人才,从人才变人物。”昨天,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仁朝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导师郑裕国常说的这句话,以此祝贺他当选院士。

郑仁朝在研究生阶段就师从郑裕国,博士毕业后留在了郑裕国的团队。“从2002年算起,我们认识有15年了,这是缘分啊!当初,我读研究生还是跨了学科选他当导师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完成了硕、博连读,最后他又建议我留校任教。”

熟悉郑裕国的人都知道,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每天上午8时的早会,也成了团队的“工作习惯”。几乎全年无休的日子,年复一年地进行着。“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年轻人都不太坚持得下来。”团队成员薛亚平很敬佩郑裕国的勤奋踏实,郑裕国却说,他的导师是被誉为“中国生物农药之父”的沈寅初院士,年近八旬也照样每天往实验室跑。

 科研要进入经济主战场”

 “下企业去,将科研与产业结合。”郑仁朝说,郑裕国一直坚持课题从企业来,而不是从书斋中、从实验室来。10多年前,产学研相结合提得并不多,可是,郑裕国就已经有了“科学研究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意识。“郑老师跟我们说,企业与市场联系最紧密,我们到企业中去帮他们解决问题,就是解决了市场的难题。”一下企业,郑裕国与企业负责人谈完后一定还会去找工程师、一线工人谈,获取最真实的一手信息。

 “对于学生,郑老师关怀呵护备至。他跟我们说,学生是来学习的,不可能什么都懂,都懂了就不来上学了。”郑仁朝回忆,做郑裕国的学生很幸福,做郑裕国的同事却要严要求。“他对我们做老师的要求很高。他说,老师是以身作则的榜样,自己都做不好,好好的学生也容易被带偏。”

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

简历:原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现为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咨询专家。

研究领域:污染物界面行为调控及其土壤-水有机污染控制技术和工程应用。

学术贡献:在揭示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分子机制的基础上,突破了准确预测、调控有机污染物非线性界面行为的科学难题;攻克了有机污染农田/场地土壤协同修复、有机膨润土规模化废水处理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土壤-水有机污染防治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成果。

 “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昨天,远在北京参加新院士座谈的朱利中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对于新的头衔,朱利中觉得自己的责任比荣誉更大。他说,自己就是一个环保工作者,要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特别是对污染防治领域着重加强科研,尤其是土壤污染领域,重视程度起步较晚,但同样影响民生。“我们要将未污染的土壤保护好,对于轻度污染、中轻度污染的利用好,即使是中度污染、偏重污染的要边进行生产边进行修复。从而保障人民能吃上健康无害的农产品,保障人民居住环境不受污染。”为此,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加强技术研究、科技攻关。

作为浙江人、作为浙江大学一手培养、成长起来的本土专家,朱利中在科研之余也不忘自己教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再忙我也要走上讲台,把自己的知识与学生分享,带他们成长。”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朱利中明白,他还要承担起工程院院士的职责,为国家出台相关领域的政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意见。“能看到生态文明的进步,就是最大的欣慰。”他说。

 “认真做科研,踏实做教学”

 “认真做科研,踏实做教学,关爱学生成长。”浙江大学教授陈宝梁从1996年到浙江大学读硕士起,就一直跟着朱利中。他与朱利中的关系,也从学生变成了同事,不变的是他对朱利中的欣赏。

陈宝梁说,朱老师一直很努力和刻苦,对教学的投入让他很感触。“朱老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讲知识、讲能力、讲视野。他说,为年轻人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工作再忙,朱老师也认真备课,上好本科生的《环境化学》,并且将这门课上成了国家精品课,放到了网上成为资源共享的课程。”

陈宝梁至今都记得,自己留校任教时,朱利中就曾跟他说过,让他对未来写个计划。“当时不理解,多年之后再回头去看,我发现这是朱老师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指点年轻人少走弯路。”

外籍院士:唐纳德·格里尔逊教授

唐纳德·格里尔逊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果实成熟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唐纳德·格里尔逊,男,英国人,194510月出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以及皇家生物学院院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生物科学院院长、副校长。2011年开始在浙江大学任职求是讲座教授,20174月起长聘浙江大学,担任“果实品质生物学”海外学术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先后获爱丁堡大学Ellis奖、英国皇家农业科学学会研究奖、英国女王颁发的官佐勋章OBE、瑞典皇家农林科学院Bertebos奖、大北农国际生物技术奖、浙江省人民政府西湖友谊奖等。

他的学术贡献有: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和鉴定了一系列的果实成熟基因。首次提取和克隆了该基因的cDNA(互补脱氧核糖核酸),并利用反义和正义基因沉寂技术对其调控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果实质量、储藏和成熟控制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番茄果实成熟机理与调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出版专著及综述50多篇(部)。

 

《青年时报》2017年11月28日02版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