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海归就业 > “海归”就业:几多欢喜几多愁

关注微信

“海归”就业:几多欢喜几多愁

时间:2014-06-30来1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作者:
黄晖 绘
黄晖 绘

  核心提示

  不少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出国深造,但是没想到归国之后,就业问题竟然也成了难事。部分“海归”成了“海待”,而一些找到工作的“海归”也感觉待遇低,落差很大,尽管不乏一些“海归”找到心仪的工作或成功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这还是难掩背后的尴尬。记者许雅玲 实习生林书修

  奔波3个月无果 “海归”变“海待”

  昨天,林奕(化名)又前往上海参加一家企业的面试,这是他留学回国后参加的第几场面试,他自己也说不清了。林奕是泉州市区人,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专业,为了提高学术能力,本科毕业后他又前往法国马赛商学院研读金融。

  读研期间,林奕陆续投简历给一些金融企业,但这些简历多数石沉大海,偶尔收到回复,连忙打开一看,满怀期待瞬间成空。今年3月回国后,他在泉州家里待了不到两天,就一直在“北上广”的路上,跑招聘会、参加面试等。

  林奕告诉记者,和他一起在国外留学的同学大部分也都在为找工作奔忙,“有些找到工作的也是回家族企业上班。”

  留学一年花40万 月薪2000元落差大

  南安男孩陈于鑫(化名)2011年年底从国内某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去英国攻读一年经济学硕士,然后回国,现在在南安某银行工作。“我在英国的中国同学基本上都选择回国了,但是回来之后发现工作也不是很好找,尤其是泉州的外企比较少,薪资相对于其他一线城市会少一些。”他说,目前的工作和薪资离自己回国前的预期相差甚远。

  陈于鑫经历了网上申请、笔试、面试,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但他发现自己的留学背景并没有得到单位更多的关照,起薪也只不过2000元左右,“落差很大,我留学一年,花费了将近40万元人民币。”

  今年三月刚从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归来的安溪小伙王宇(化名),回到家乡就开始了一段略为坎坷的求职路—跑招聘会、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各种面试。本以为有“洋文凭”会很容易找到工作,结果却是屡屡碰壁。

  王宇本科就读于华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时开始为留学做准备。“当时有不少学长都通过留学,回来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他说,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大三大四他就咨询学长、参加英语强化培训班、积极申请国外大学。在毕业前,他成功申请赴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

  回国后,王宇把求职方向定在银行、金融等工作上。“以前一些"海归"去银行面试都很吃香,现在留学生扎堆,面试时已经没什么优势了。”他说。经历了各种碰壁,王宇最终选择在厦门一家企业上班。

  专业对不上需求 在异国寻找就业机会

  晋江永和女孩许燕如2012年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文系毕业后,获得了日本文部省国费奖学金,赴日本名城大学经营学研究科读研。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她奔波在校内外的各种招聘会,希望在日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说,目前泉州上档次、上规模的日企不多,对留学生的需求量并不大,一些留学生即使被聘用,也不一定能发挥作用,所以暂不打算回泉州找工作。

  丰田汽车总部离许燕如所在的名古屋特别近,其旗下有许多生产汽车部件的公司,这些公司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不少中国留学生都选择向这类公司投递简历,许燕如说:“我们都会去应聘一些与中国合作较多的日企,未来就有可能被派驻到中国。”

  据悉,目前泉州在人才引进方面,主要集中在技术合作、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方面,企业的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更紧缺,但泉州出国留学人员主要集中于工科、商科,因此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离职创业 运用所学开辟新天地

  除了找工作,也有一部分留学归国的泉州青年选择了创业。留学英国的泉州青年吕晓毅于2007年毕业,进了新加坡一家石油贸易公司做管理,慢慢积累了一些商场实战经验。2010年,他回到泉州,看到本土文创产业相对空白,遂创办了奇美文化传媒公司,将所学的英国创意经济学与闽南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包装,通过多元化媒体整合开展创意文化。以惠安女、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泉州本土各种文化元素作为原型,吕晓毅开发出了闽南文化味道十足的“黑宝系列”公仔。

  “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全都要我的团队操作,虽然产品叫好,可是滞后的回款,不太畅通的销售渠道,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回报。”吕晓毅对最初的文创成绩并不满意,他开始从全球的角度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的优势是创意,渠道与销售并非强项,那么就找强者来合作吧。”2013年公司开始转型,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团队,吸纳在国外结识的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文创人才加盟,很快他们的社区创意小店“77号商品店”开始扎根社区,目前全市共有7家。同时,他们还与晋江某食品公司合作,后期将根据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将糖果创意店开到国内其他城市去。

  出国深造固然好,但并非适用于每个孩子。日渐升温的出国热与不容乐观的就业环境也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摆正出国留学的心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该如何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来提高自己,培养自己的竞争力?敬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