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个特殊的群体,可能地球另半面的人们每天在用她们的产品做饭、喝茶、煮咖啡,但中国百姓却对她们非常陌生;当大多数国内小家电企业还处在千万元年销售的规模时,她们的全球销售收入以亿元为单位已经突破到了两位数;当中国的消费者渐渐熟悉和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候,她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把西方厨房里的东西推到了消费者面前。她们是中国家电制造的主力军之一,她们的市场区域甚至是以五大洲为单位,现在她们回来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无论众多同行们是欢迎还是不屑,她们已经成为了中国家电市场的一支新军。
08年3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走高222个基点升破7.07,以7.063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从2005年7月21日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飙升。2008年的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月20日,人民币在2008年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已升值2.18%,2007年全年的升值幅度为约7%。对于国内众多外销型家电企业,她们大多数以美元进行结算,近10%的汇兑损失给本已不足10%的行业利润雪上加霜。与此同时,家电类产品的出口退税普遍从13%调整至9%—5%,进一步压缩了外销型家电企业的利润。以制造实力见长的外销型企业在国内的处境也遭遇尴尬,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走高,涉及劳动力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抬高了企业用人成本,以低成本取得竞争力的外销家电企业面临了严酷的挑战和选择,部分企业选择转移制造基地的方法继续深耕外销市场,而又有许多企业选择了回归。从05年到08年,大量“海归”出现在了市场上,尤其是小家电产品领域。
而国内小家电行业的环境如何呢。发达国家生活电器品类达到200多种,每户拥有量30至40件,中国不到10件。使用生活电器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小家电行业未来5年的整体市场容量将达到8000亿左右。小家电市场的利润空间也足以让众多家电企业垂涎。据了解,在2006年,小家电市场出现了售价几千元的电压力锅、上万元的吸油烟机、几千元的剃须刀,相比彩电、空调、冰箱等传统家电5%至6%的毛利率,目前小家电的毛利率却保持在30%至40%。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利润空间是让家电企业义无反顾投入小家电市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空调、彩电、冰箱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逐渐成熟,行业利润逐渐走低,众多大家电品牌纷纷在小家电市场里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专业制造小家电的国内企业也异军突起,无论是上规模的大企业还是家庭作坊类型的小企业,都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在中国大地出现、成长。于是,小家电这块"风水宝地"终于浮出水面。对于拥有大抱负,大“胃口”的外销家电企业,小家电市场无疑是最佳切入点。外销家电企业希望在国内市场大展宏图,对于国内企业,这是转移外贸利润下降的压力,实现企业发展方向转折的重要拐点;对于企业主,这是他们得以在中国家电业内基业长青的根本立足之道。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