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海归就业 > 深圳引进“海归”突破5万(图)

关注微信

深圳引进“海归”突破5万(图)

时间:2014-10-11来1源:南方日报(广州) 作者:
深圳引进“海归”突破5万

  “深圳对海归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广东省创新团队和孔雀计划实施后,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影响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深圳的产业环境、创新精神及发展机会、自然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归”。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数据称,今年上半年深圳引进留学人员超过去年总数的三分之二,达到2040人,同比增长63%,再创历史新高。深圳历年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过5万人,居北京、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三。深圳市海归协会秘书长唐安丽告诉记者,目前深圳“海归”总量估计有六七万人,就业与创业的比例约为8∶2,海归就业过程中尤其看中个人发展和学习空间,薪水反而是比较次要的,海归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强,遇到问题后能用于突破,对环境的适应力强。

  南方日报记者 马芳 邓翔

  新型科研机构聚集大量高层次海归

  深圳市外国专家局今年7月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深圳整个城市的“海归”不足1000人,而现在则连续14年引进人数超过千人。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今年3月发布的《2013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北上广深仍然是留学回国人员首选的就业城市,超过一半的留学回国人员(57.94%)期望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寻找就业发展机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留学回国人员最中意的就业机构类型,但具有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中有35%的人期望到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

  记者近日从华大基因了解到,目前华大基因海归人员超过300人,约占员工总量的6%,仅今年上半年入职的海归人员就有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海归员工来自美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校的留学人员约100人,约占所有海归员工的1/3,高于深圳市的平均水平23%。

  “基因组学是一个前沿领域,他们主要看中华大在基因组学方面国际领先的科研实力、发展前景、大平台以及创新人才的工作环境。”据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介绍。

  2006年成立的深圳先进院目前共有海归人才352名,85%以上都是博士和博士后。根据深圳先进院的学科布局,这些人才多是生物医学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生物医药等专业,待遇上根据职位和水平一视同仁。

  深圳先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深圳的综合优势之外,这些人才选择深圳先进院,主要是看中先进院“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发展平台、国立研究机构的品牌和年轻、活力的科研氛围。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市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数量继续放量增长,引进人数首次突破3000人大关,达到3020人,再创历史新高。

  深圳海归八成选就业,金融业最多

  在深圳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涌现出不少知名创业者,如深圳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邹胜龙、深圳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军、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等。

  深圳市统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有近三成“海归”来深后选择自主创业。根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计,深圳超过10%的留学人才选择自主创业,人数比去年增长24%。深圳留学人员企业已超过2000家,超亿元产值的超过30家。

  “在深圳的海归人员中,就业与创业的比例大概是8∶2,仍然是以就业为主。”唐安丽告诉记者。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实际就业情况统计,2013年选择在深圳就业的2632名留学人员中,从事工作领域排在前五位的是金融业(386人,占18%)、制造业(127人,占5.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22人,占5.7%)、教育业(80人,占3.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9人,占3.7%)。

  今年经民政机关批准注册正式成立的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简称“深圳市海归协会”)目前网上会员有4万多人,注册缴费的大概有300多人,都是来自深圳各地的海归精英,其中房地产、金融、互联网IT领域的比较多,还有一些从事传统行业。

  唐安丽告诉记者,从深圳人出国留学的情况来看,金融专业也是最受青睐的专业,有三四成的留学者选择与金融相关的专业。从留学目的地上看,深圳人最爱去的国家是英国,占比约有三成。

  观点

  若想取得大成绩

  摆正心态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深圳海归人数增多,一些海归也遭遇就业难题,从“海归”变成了“海待”。对此,唐安丽认为,这种现象并不代表海归的竞争力在下降,而应根据海归们的出国动机有所区分,一类海归的情况是自身能力就很欠缺,甚至不学无术,为了逃避高考而去国外混个文凭;另一类则是希望在海外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竞争力更强。

  “大家看到的‘海待’更多的是前者。如果是后者,他们比起非海归还是有优势的,无论是在语言还是思维方式方面,唯一可能影响他们就业的在于‘心态’。”唐安丽坦言,在自己的接触中,确实存在不少海归“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海归就业尤其看中个人发展和学习空间,薪水反而是比较次要的。已就业的深圳海归人员,在薪酬上和非海归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但是他们在各个岗位的表现都还是不错的,晋升速度也很快。”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