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科技动态 > 技术攻关由大到强:创新驱动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

关注微信

技术攻关由大到强:创新驱动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

时间:2017-10-23来1源:人民日报 作者:91boshi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科技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将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技术攻关 由大到强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东气有个“争气炉”,说的是30万千瓦火电技术。当时,没有图纸,我们就在厂房内部,从一张白纸开始,实现了30万千瓦火电机组自主化制造,所以每个人都叫它“争气炉”。

从那时开始,我们就认识到创新驱动才能引领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这给装备制造产业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建立研究院和企业两级研发体系,推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按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二次创业,开发更符合我们国家能源需求的技术和装备。

——邹磊代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十九大报告对创新型国家的论述为我们航天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发出了号召。

2017年4月,随着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一〇所研制的电推进系统产品首次在通信卫星上正式应用,标志着中国卫星动力技术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一直以来,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有了诸多突破。未来我们将扎实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张伟文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所长)

【创新故事】

液态金属研究被誉为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刘静是我国液态金属研究的领军人物。

刘静带领团队埋头苦干,许多研究成果横空出世,吸引国内外研究团队纷纷投入力量进入这片科技新领域。

“要成为科技强国,就需要有重大的、标志性的科研发现和成果,在底层、前沿探索上有引领全球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刘静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这将推进我们科研观念的转变。经过近年来的积累,我国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到了向世界分享我们的创造和发现的时候了。

对于从事科研工作近40年的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韦本辉来说,他深知科研创新不易,“报告提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太振奋人心了!”

多年来,韦本辉致力于研究能在减少化肥农药的同时增产提质保水的农耕新模式,创新发明了新型绿色耕作技术——粉垄,该技术在零增水肥条件下,可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耕地保贮天然降水100%。“我们正努力将粉垄科技成果转化。”韦本辉说,“我坚信在报告精神指引下,我国一定能研发出更多有前瞻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体制创新 硕果累累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德阳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然而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动力和产业结构遭遇了瓶颈。如何破解?近年来,我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支撑,以创新创业培育为动力,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增长54.3%,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

抓创新,关键是要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近年来,德阳始终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机制体制,加快推进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体制改革,并加快推进人才激励机制创新。

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大力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为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强省贡献德阳力量。

——蒲波代表(四川德阳市委书记 )

【创新故事】

“国家非常支持我们搞科研,像我们这样受到国家扶持的科研团队多不胜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一直从事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研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科技计划改革整合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通过财政性科技经费管理的改革进一步突出人的作用。“改革后,我们的科研经费中提高了人员费用比例。”原来,徐旭东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僵化颇有怨言,比如,国内的会议费不能用于国际会议。而现在,科研经费使用上给了科学家更多自主的权利。

“十九大报告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阐释了创新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关键引领地位。”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徐旭东的团队正开展关于利用微藻技术消减工业氮氧化物污染的创新性研究。“我们既要敢于创立新理论,开拓新领域,也要注重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的俞德超发现,有些美国使用的生物药中国并没有,与此同时,国内越来越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吸引着他。2006年,他决定回国。

2010年,徐旭东入选中组部“人才”。政策支持让他更有了创新创业的勇气和决心。第二年,他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开发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我身处中国创新创业的第一线,直接感受到科技体制改革对创新动能的极大推动力。”俞德超说。目前,他的公司已有5个新药进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我们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直接受益者,未来要在国际市场继续打响‘中国创新’品牌,报效祖国。”

政策支持 人才辈出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四大技术创新,让我们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倍受鼓舞。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在中国制造的名片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不可缺席,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产业工人,是擦亮这张名片不可缺席的一员。

——王中美代表(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高级电焊工)

对一个科研所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而创新离不开人才团队的建设,过去我们民族药的人才很匮乏,想要留住人才,合理的竞争机制非常重要。通过人事、管理、分配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们正在努力创造出流动、开放、竞争的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

——朱兆云代表(云南白药集团研发总监)

【创新故事】

罗拉机电有限公司的创立人、民间发明家许志明至今已拥有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他发明的罗拉陶瓷刹车装置现已成为公司的主营产品。

许志明自主研发的这套刹车装置,使刹车蹄块寿命增加了8倍,而刹停距离减少了近一半。

“创新没有止境。”许志明正在研发“一把刹车”技术——用单手操作实现前后轮同时刹车,力求让电动自行车拥有像汽车一样稳定的刹车感受。“创新型企业不能只顾赚钱,还要花大力气投入研发,并回报社会。”他说。

提起创业的初衷,北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技术部经理小庄仍然很兴奋,今年初,人社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使他下定决心“下海”,“我在东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多年,还读了光电专业在职博士,遇到这么好的政策扶持,再不出来闯闯,就错失良机了。”

“现在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小庄说,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六项减税政策,北京市地税局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印花税代售许可,还联合多家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创业虽然艰辛,但北京有这么好的营商环境,让我有了底气。现在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希望国家能在财税、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他说。

王中美是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高级电焊工,先后参加完成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前期焊接试验任务,取得了17项创新成果。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工法,广泛应用于多项重大工程。公司特为她成立了“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有了十九大报告的引领和公司的扶持,我有信心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大拿’。”

(本报记者李纵、王明峰、喻思南、程远州、李茂颖、季健明、马原采访整理)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