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专家观点 > 徐涵秋: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关注微信

徐涵秋: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时间:2020-05-13来1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佚名
徐涵秋(左一)指导学生。 他是深耕环境与资源遥感领域的学者,先后在国际遥感专业杂志上提出多个著名的遥感指数,保持着国内中、英文遥感论文引用第一的纪录;他是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者、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创院者;他是精通琴乐的演奏者,学校的各大晚会表演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就是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涵秋。 “我并没有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一名教师、一个比较耿直的人。”徐涵秋说。 学生永远第一位 徐涵秋的办公室里,阳光正好。高大的书柜、满墙的学生照片、已经变干的花束、学生亲手画的速写,被镀上一层暖色。 在他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便身兼行政职务、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忙得不分昼夜,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从未松懈。“大学的第一‘产品’是学生,所以大学教师的第一精力应该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培养好,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不只于学业,他还关注学生的品行塑造和生活所需。 他不会特别要求学生在顶尖期刊上发表文章,却会严格作息,培养他们勤奋努力的品质;为了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服务,他担任院长时,要求院系行政人员为学生服务时要有礼;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他化身神秘的好心人,用自己的薪酬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神秘人的身份有时会被识破,一年的迎新晚会,一个被我帮助过的老生在我表演结束后主动上台鲜花,表达感谢。”徐涵秋笑道。 在优秀生保研往外跑的趋势下,徐涵秋每年还能吸引住本科毕业成绩优异的保研学生,正是他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师者之心留下了他们。 留学要学做学问的方法 徐涵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福大人,本硕均在此求学。在外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应邀回到母校任教,一手组织起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推动学校相关领域的发展。 在徐涵秋办公室的墙上,一张青年时在外留学搞研究的照片让他回想起那段时光。“我当年留学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学习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想。” 对于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徐涵秋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如今国内高校在科研、教学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跨越,在某些领域并不比国外高校逊色,甚至能够做到领跑,“洋博士不一定就比国内的博士强”。 “如今到国外读博,不要仅限于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做科学研究的思想。在前沿知识不断更新变化的今天,很多人会改行,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思维和做学问的核心方法,才能应万变。”徐涵秋强调。 在徐涵秋的课堂上,他也总在尝试教授学生方法和思想,而不是照本宣科。受到在外求学时教授授课方式的影响,他很少在课上使用教材,大多使用最新的论文、案例资料。“我们要让学生了解领域前沿动态,而国内的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学生甚至还在学习20年前的知识。”所以,他总会自己整理出新内容为学生讲授。 坚持本心做自己所爱 小时候,徐涵秋的理想与地学、遥感毫无关系,比起数字和研究,音乐、艺术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音乐家,当时和我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如今很多成为了乐团首席,只有我踏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徐涵秋说。 音乐依然是他忙碌中精神放松的港湾,“感到疲惫时,我会听一段音乐、拉一首歌曲,转换心情”。 他还经常带着学生赏析古典音乐、经典影视,讲述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德行,为他们树立精神之墙。 “音乐是一种情操。一段歌剧、一段戏曲,其中蕴含的是一种精神。比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每一句歌词都精雕细琢、感人泪下,其中满溢的爱国情怀和精神正是现在学生需要的。”徐涵秋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会带领学生赏析这些歌曲、选段,让学生了解峥嵘岁月,树立精神上的追求。 依然喜爱音乐、坚持潜心做学问、以学生为第一位……徐涵秋一直在坚持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人说我耿直,还有的说我嫉恶如仇,其实我并未到这个高度,只是守住自己做人、做学问的底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直面问题并将其指出、修正罢了。”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