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科研资讯 > 科研工作 > 刘忠范:让科学家沉下心来,做点有用的东西

关注微信

刘忠范:让科学家沉下心来,做点有用的东西

时间:2017-03-16来1源:未知 作者:91boshi

打造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基石是刘忠范(中)科研团队的中国梦。刘新华摄/光明图片

【鸿鹄之思】

2013年11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万人计划”启动座谈会,至今已过了近三年半的时间,我们一直期待着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的启动。当然,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科学家工作室究竟该如何定位?应该说,现在清晰了许多:它应该是一块试验田、一个科研文化建设的特区。这个特区的文化特质是让更多的人沉下心来,做点有用的东西。

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呢?这就是所谓的或者上书架,或者上货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顶天立地。对科学有用的成果,会写到教科书里,在科学史上会有你的位置。能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不是通过发多少所谓的高端文章来体现的。上货架就是对社会有用,有实际应用价值。想做到真正有用绝非易事。老实讲,我们绝大多数人发的文章只对自己有用,比如拿学位、评职称、拿头衔和荣誉等,这些既上不了书架,也上不了货架。这也是科研领域的浮躁现状,大家拼命地追求只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缺少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可否认,这是与现行的过度数字化、市场化和行政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密不可分的。科学家工作室应该勇于探索既符合科学精神,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评价体系、经费管理办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创新型的学术文化土壤建设。一般来说,杰出的科学家靠天赋,可遇而不可求;一流的科学家靠学术土壤、学术环境和学术文化;二流以下的科学家则靠机制、物质刺激和功利心。过于功利性的学术评价机制可能很有效,但未必真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须引起重视。

我的团队一直从事石墨烯材料研究,是国际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石墨烯研究团队之一。我目前正在牵头建设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在北京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致力于发展面向未来石墨烯产业的核心技术,做点真正有用的东西。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的团队愿意有所担当,探索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新路。我坚信,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将成为未来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发扬工匠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已经成为我们的口号。

当然,我们并非盲目乐观,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研究积淀。我在北大的团队上百人,是全球高品质石墨烯薄膜材料生长技术的引领者,在大单晶畴区石墨烯、超洁净石墨烯、超平整石墨烯薄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大家所熟知的碳纤维材料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当年的碳纤维只能做钓鱼竿,而今天的碳纤维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支撑材料,日本东丽公司在推动碳纤维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天的石墨烯也不等同于未来的石墨烯,需要不懈地努力,持续提升石墨烯材料的质量,这是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基石,我们愿意担此大任。

超级石墨烯光纤也是我们的杀手锏技术,我们独有的生长技术实现了石墨烯材料与传统光纤的完美结合,在特种光纤、电光调制器、光纤传感器以及生物成像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还致力于将石墨烯材料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照明产业,我们发明的绝缘衬底上石墨烯薄膜的直接生长方法使得低成本、高性能LED器件的制备成为可能,有望成为下一代半导体照明的核心技术。

打造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基石是我团队的中国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是实现这个中国梦的重要抓手。在未来两年内,研究院将拥有3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成为集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全球石墨烯高端研发中心。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的正式启动为研究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我们充满期待。

依托于科学家工作室,我们将加快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计划新引进国家“人才”级别的领军人才10至15名,打造一个由20个左右领军人才构成的石墨烯研究团队。

国际化是创新型学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研究院规划外籍人才比例占30%~40%左右,已聘任2010年度石墨烯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作为名誉院长,并通过北京市诺贝尔奖级人才计划将其柔性引进建设石墨烯研发团队。我们衷心希望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的支持政策能够尽快落到实处,把优秀的科研人员从过度市场化的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以及经费申请和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大家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做点有用的东西。

(作者:刘忠范,系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