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江西:来了一个博士 架起一座桥梁

关注微信

江西:来了一个博士 架起一座桥梁

时间:2013-05-19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博士江西行,一生江西情。

  有这样一群拥有博士学位的都市人,离开家人,离开繁华,来到江西这个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从1999年至今,江西省先后接收了13批共134位中央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服务。

  领导重视才能有为有位,实践创新才能迸发生机活力,人岗相适才能取得“双赢”。13年来,江西省秉承这一理念,努力扩大“博士服务团”工作的品牌效应,充分发挥赴赣博士科技参谋、桥梁纽带和培养人才的作用。

  “实践证明,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良好的‘环境’和真心的‘呵护’,‘博士服务团’就可以在红土地上生根开花。”江西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供需对接——

  给每个博士一个工作支点

  江西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江西把每一批“博士服务团”的到来当作引进和造就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赴赣博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每年5、6月份,在新一批博士选派前,江西都会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领域、发展规划和一些前瞻性、战略性的课题进行调查摸底,做到“以需求找项目,按项目找博士”,再向中组部提出适当的工作岗位及人员需求。

  为了让挂职博士更快更好地融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江西省采取组织培训、开展咨询服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博士服务团对江西省情的认识,帮助他们尽快完成知识成果转化。

  在这一有利环境下,“博士服务团”充分发挥理念新、政策熟的优势,参与地方宏观规划和重要政策的制定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提供智力帮助。第十二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交通运输部蔡团结挂任上饶市市长助理期间,积极与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厅协调,把上饶至德兴高速公路项目列入新调整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框架,并获得专项支持,有效破解了当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对于有专业特长的博士,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技术管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重点区域和支柱产业的发展。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张永泽博士撰写的《鹰潭物流产业发展战略思考》,被市委、市政府吸纳进发展战略。目前,鹰潭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据统计,13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期间,共完成重大课题攻关25项,申报各类项目217个,争取和引进投资400多亿元,促进了地方重大项目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放手使用——

  让每个博士都有出彩机会

  “博士服务团”成员绝大部分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只差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博士到位后,江西要求各接收单位结合博士的专业特长,给每个人都安排相应的职位,在工作上放手让他们独立大胆地干,让每一名博士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二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时任北京医院普外科医生的时军,挂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医院领导果断让他担纲肝移植技术领头人,并成功主持了江西省首例肝移植手术。他远在北京的领导得知这一喜讯后高兴地说:“博士服务团工作也为我们锻炼和培养了后备干部和骨干力量,如果不是江西宽松的工作环境,他是不可能做出这番成绩的。”

  时任南昌市规划局副局长的龙国英来自南京大学,她在香港大学读博士期间学了三年的区域规划。2001年她来南昌时,正赶上南昌花园城市建设,而区域规划正好是南昌的薄弱点,这给了她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她提出“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思路,协助完成了南昌市总体规划等大手笔规划设计项目,为南昌市的花园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方案。

  红色的热土,无私的奉献。“博士服务团”成员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品格意志提升,得到的是实践摔打锤炼。从1999年至今,挂职结束后有25人专业技术职称得到提升,并成为单位科研骨干和所在学科领域带头人,59人走向领导岗位。比如第一批、第二批团队选派的“博士服务团”团长刘晓华、詹延遵,在赣挂职期间业绩突出,返回单位后不久都被提任为副厅级领导干部。

  许多博士对挂职经历都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受:“挂职经历将是一笔受益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挂职情结’将是今后努力工作、奉献社会的力量源泉!”

  跟踪联系——

  留下一支不走的“博士团”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针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时间有限的特点,江西着眼“博士服务团”作用发挥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采取拓展项目合作、定期走访、柔性聘用、长期合作等方式,致力留下一支不走的“博士团”。

  江西省委组织部把历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纳入省高级人才信息库进行统一管理,对博士信息进行定期更新,及时掌握博士们的工作动态。每年通过新年贺卡的形式,向博士们致以新春祝福,传递江西发展的新变化。同时,要求挂职单位加强与挂职博士的联系,促进博士与挂职单位、博士所在单位与挂职单位的交流合作。

  江西省水文局通过挂职博士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立起长期合作,双方共建了“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有10余位博士在挂职结束后,采取柔性特聘、咨询服务等形式继续为挂职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30余个派出单位与江西建立了包括干部培养、科研攻关等多领域的长期合作交流。

  在江西,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还要数7名博士挂职结束后,选择留在江西,或从事科研生产,或走上了党政领导岗位,继续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如第一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张玉清博士,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主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项;第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孙丰文博士,促成江西省林科院与南京林业大学大竹材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的长期合作机制,现仍作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参与江西林业重大专项课题研究。

  通过博士挂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并有效带动了省内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破解当地发展难题。当地干部形象地评价:“来了一个人,架起一座桥。”

  小讨论:如何有效发挥博士服务团作用

  关键要发挥团队力量

  欠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基础条件的薄弱,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博士知识成果的转化。破解这一“瓶颈”,关键要发挥团队力量,把在同一个地区挂职的“博士服务团”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帮助,“抱团”支援地方发展。同时,善于向发达地区借力,弥补工作“短板”。可以像搭配领导班子一样科学搭配“博士服务团”,专业结构必须合理,能够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尤其要充实一批当地发展迫切需求的“专才”。同时,还需有一名将才,带领博士们统一思想、攻坚克难。

  ——山东省夏津县委组织部 叶继虎

  权责合一充分发挥作用

  要有效发挥“博士服务团”作用,就要通过放权给责,为其提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实现“千里马”的社会价值。在职务安排上“高看一眼”。对博士服务团成员实行挂职锻炼制度,尽量安排到能干事、干实事的领导岗位,赋予实权,尽最大可能发挥“博士服务团”成员的专业优势和团队优势,特别是对符合政策条件、具有一定领导经验的,尽量争取适当“高挂”,让其“有权、有职”。在工作分工上“重用三分”。根据工作需要和博士专长,安排明确的任务分工,学有所长的博士分管或协管部门。在落实责任上“一视同仁”。不仅要给挂职干部权力和待遇,也要通过岗位跟踪和项目监督等措施加大“博士服务团”责任,促使其将智力成果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湖南省临澧县委组织部 全冠吉

  建立传帮带制度

  有效发挥博士服务团作用,可着眼于提高本土人才专业水平,赋予博士“教练培养人”角色,建立传帮带制度,并将培养好“接班人”纳入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重点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技术瓶颈,科学选配博士,并动态调整。让博士在重要岗位上有机会领衔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依托派出单位,积极牵线搭桥,将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与服务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在项目服务中通过以师带徒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地方培养人才。

  ——重庆市黔江区委组织部 冯建华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