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64名“博士暑期工”进驻南海

关注微信

64名“博士暑期工”进驻南海

时间:2013-07-04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继去年引入50名清华大学“博士暑期工”后,南海今年再次与国内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昨日,64名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四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进驻南海。这64位“博士暑期工”将进入南海的企业和机关单位,开展为期约8周的科研实践,主要帮助该区企业解决技术等难题。

  博士阵容更大来源更广

  去年,南海曾引入50名清华大学“博士暑期工”。相比之下,今年“博士暑期工”的阵容更大,来源也更多元化。这64位“博士暑期工”中,清华大学44名、武汉大学8名、上海交通大学6名、华东理工大学6名,覆盖了四所高校的文理多个院系,既有来自计算机、精密仪器、机械材料等理工科专业的,也有旅游、广告等文科专业的。其中,清华大学派遣到南海的博士数量,继去年后,再次位居该校到全国各地参加科研实践的人数首位。

  “区内企业对博士们的智力支持和研发水平均表示出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纷纷踊跃申报合作项目。”据南海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区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先在区内征集一批面向4所高校研究生及其导师的攻关课题;然后,通过高校进行校内公开招标,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技术指导;有意向的博士研究生再与各项目申报单位进行直接联系,针对项目的详细背景、相关要求、工作计划、工作条件等进行充分沟通,项目申报单位也对博士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进行充分评估。“通过多次的双向选择和沟通,最终确定了64名博士生人选。”

  有企业一口气要8名博士

  按照计划,这64位“博士暑期工”将进入南海25家企业、4家政府机关进行科研实践,开展45个科研项目。

  此次科研实践活动,除了有铝型材、制衣、陶瓷等传统支柱产业外,LED、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是此次博士生实践的热点。64名博士生中,有12人进入电子信息企业,8人进入铝型材企业,4人进入LED光电企业,3人进入新能源企业。合作企业中,有坚美铝材、伟业铝厂、广顺新能源、九江酒厂、蒙娜丽莎新型材料等知名企业。其中,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了8名博士,是所有申报单位中最多的。

  为确保科研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南海人才办将加强对这批博士的跟踪服务,及时反馈科研实践成果。同时,还将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参观本地特色旅游点、与本地博士联谊会开展文娱活动等,丰富“博士暑期工”实践期间的生活,增强博士生对南海的认同。

  ■相关

  近半博士与实践企业开展“再合作”

  南海与清华共办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

  记者获悉,南海去年吸引50名清华大学博士到区内企业实践后,近半数博士与其实践企业开展了“再合作”。

  去年,南海首次吸引50名清华大学博士到区内企业开展科研实践,实践期间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6项,解决技术困难28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约161万元。

  在返校后的一年间,绝大部分博士与实践单位继续保持联系交流,43%博士邀请实践单位赴清华大学深入洽谈,双方在人才、科技项目合作上取得较大进展。

  为了深化合作成果,今年南海又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清华大学继续派遣优秀研究生驻南海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项目研发,进一步帮助实践企业解决下阶段的技术难题。

  例如,去年在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参与实践的靖宇博士,指导企业突破技术难题,把高纯电子级八氟丙烷气体纯度从90%提升达到99.88%以上。今年华特公司邀请靖宇博士再赴企业,参与企业新产品产业化攻坚阶段的主要工作。

  记者手记

  多方共赢的柔性引智

  与高校共建研究生科研实践基地,是南海“人才立区”战略“柔性引智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柔性流动模式,南海力争引入优质的高校人才和智力资源,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人才、科技、产业等方面的深化合作,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新技术、科研平台,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南海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孵化,助力南海产业、城市转型升级。

  去年的实践以及今年企业的热烈反应,已经证明这种方法确是一种“多赢”之举。

  高校的博士们借此机会深入生产最前沿、基层第一线开展科研攻关,是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的大好机会。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挖掘知名高校科研资源,不但在推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方面可以上一个新台阶,为南海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可以加深各类高端人才对南海的认识,提升南海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集聚。

  当然,这一工程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南海的企业。目前,南海正实施“北斗星”计划,大力推进“南商再出发”,如何弥补南海民企在人才和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是当务之急。而借助政府搭建的这个桥梁,南商不但可以近距离、免费得到博士们的科研服务,更可以无偿使用与博士生共同开发的科技成果,也可以与高校共同申请专利;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博士“背后”的高校丰富科研资源对接,达到长期、实时接触行业科技最前沿的效应。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