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创新创业,南通开发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关注微信

创新创业,南通开发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时间:2013-07-15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发区专场签约仪式。

  7月5日,2013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发区专场顺利举行,据初步统计,有1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达成意向,欧进萍院士领衔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装备与系统产业化项目成功落户,总投资达4.8亿元,将成为中国耗能减震材料产业化总部基地。近年来,南通开发区从战略高度,将招才引智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根本要素,深度融入于产业集聚升级、区域开发开放之中,形成了驱动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软硬并举,构建政策洼地:

  营造理想的人才栖息地

  现代经济的发展实质就是人才的争夺战。为抢占人才集聚制高点,南通开发区动作频频,其中“人才十条” ,针对性强,力度大,堪称创新之举。如在创业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来区创办或领办自主创新型科技企业,给予200—4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3年内实现项目目标的转为奖励资金;在科研方面,最高给予1000万元科技经费配套支持;在金融方面,设立1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形式,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来区创业的融资需求……

  中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伟博士,3年前从美国留学回国在上海创办了格诺思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超灵敏检测技术ExploRare,填补4项国际空白。经过多方考察后,何伟最终选择南通开发区实施产业化。“公司的研发部门和市场部联系很紧密,研发人员要下生产线,南通离上海的实验室很近,加之又提供高管公寓和员工公寓,各种税费减免政策力度大,高管享受购房补贴和所得税减免,这对留住人才、稳定团队都起着重要作用。”何伟说。

  在南通开发区人才攻略宝典中,“星湖计划”颇引人关注。该区围绕“5+3”特色园区和六大重点发展产业,以“引进项目—带动产业—形成链条—打造基地”为路径,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基地。企业引进人才获市紧缺人才计划的,给予50%猎头费补贴;紧缺人才引进3年内派送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培养的,给予50%的培训补贴;对获得国家人才计划资助或奖励的高层次人才,区财政给予100%配套扶持,获得省、市级的给予50%配套;对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引进计划,享受工作经费、生活津贴、购房补贴的,区财政给予50%配套扶持。3年内对引进人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区留成部分给予30%奖励,因其贡献所在企业实现税收增长50%以上的,给予全额奖励。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资助,对获得市级及以上各种人才项目资助的,区给予100%匹配资助。对新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国家级分站),给予建站资助。此外,在税收、保障等方面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厚政策。

  “人才是个宝贵资本,要以百倍的精力去抓人才招引。”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刘锋介绍说,南通开发区除了每年拿出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工作外,还特别设立了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确保人才发展基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人才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据介绍,仅去年就成功引进国家“人才”10名,省“双创计划”4名,海外创新创业人才49名。

  搭建平台,增强人才集聚:

  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人才需要适宜的环境,更需要有一个能充分施展才能、释放创新潜能的平台。南通开发区按照“5+3”产业园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全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同时,加快推进研发合作、创新孵化器、揽才平台等三大载体建设。根据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增科技孵化器40万平方米,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4家,每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签约项目不少于10个,全年开展招才引智推介活动不少于10次,等等。

  为促进带技术、带项目的高端人才早日实现开花结果,南通开发区明确“对新入驻科技孵化载体的创新创业企业,经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批准,可以给予1—3年的房屋租金补贴。”自2008年以来,开发区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拥有美国国籍的张国华[7.69%]博士创办南通联亚(联科)药业有限公司之初,开发区拿出邻里中心3楼一个楼层免费给他们使用,促进其快速成长。

  位于能达商务区的智慧园,目前已入驻汇动汽车、埃尔贝勒汽车电子等14个高科技项目。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已建有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园、光机电产业园、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园、能达科创园4个专业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26家,成功孵化了瑞思医药、嘉骏信息等几十家高科技企业,多个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重金属、化工污水处理是国际性的环保难题。由潘今一等九位国家“人才”成员合伙成立的“国千水处理研究院南通有限公司”,组合了目前在国内水处理领域中最顶尖的人才,设计出国内最权威、最全面、最先进的水处理综合解决方案。特别是日本王子纸业纸浆废水尾水回用项目,被专家认定为最终解决王子纸业纸浆废水处理的最佳方案,达到了国际水平,解决了国际上公认的难题。

  统计显示,近十年来,南通开发区通过建立“项目+人才+资金+企业”的引才模式,已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其中海外人才500余人,创新创业项目126个,涉及机械、电子信息、环保工程、生物医药、IT、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服务外包等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目前已累计引进和培育了朱远源、徐永兵、潘今一、张涛、何伟等国家“人才”15人、省“双创计划”22人、市“江海英才计划”56名、“星湖计划”91名,获国家、省、市资金扶持9470万元。

  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

  人才、产业渐入集聚佳境

  人才提升产业发展,产业加快人才高度集聚,南通开发区招才引智跟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汇聚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彼此吸引,彼此获得成长。特别是领军型的高端人才加盟,带动了原有高科技产业升级、扩张,实现从“人才支撑”到“人才引领”的转变,给南通开发区产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变化。

  美籍华人朱远源博士在开发区创立了首家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百奥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仅3年时间,就取得了核酸药物研发、核酸合成的规模和技术、药物靶点筛选、药物传输系统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就,其中,核酸合成是国内唯一达到工业级规模和纯度技术的公司。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费希尔教授和沃尔.W.戴维教授现场考察后认为,“百奥迈科公司把中国核酸药物的研发水平提前了15年”。百奥迈科的成功,吸引了与之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其周边集聚。在朱远源牵线下,中科院研究员赵春华博士携干细胞项目,注册1亿元成立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到开发区实施产业化;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殷勤伟博士携透皮肽技术与朱远源的小干扰核酸相结合,注册2500万元成立吉康生物技术公司。

  随着百奥迈科、联亚(联科)药业、东英药业等企业的相继加入,南通开发区生物医药企业“从珍珠串成了项链”,一个全新的生物医药产业群雏形显现。这个新型产业群引来了一批风险投资,近年来,软银、赛富、江苏高胜、江苏鼎桥等创业投资公司已向这批生物医药企业投资超过2.5亿元。

  7月初,由欧进萍院士领衔的创业团队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装备与系统产业化项目落户南通开发区,此之前,欧院士考察了国内多个地方,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南通开发区。这位业内权威专家坦言,南通开发区除了拥有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外,最主要的是当地的海工装备制造、建筑业等产业成熟。有人预言,中国耗能减震材料产业化总部基地落户南通开发区,必将极大推动南通建筑业、海工装备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

  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有力地引领了区内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升级、扩张。去年,引进人才的安惠生物、天舒电器、飞马药业、中天光纤等4家企业顺利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6家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超40%,增加税收超1亿元。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