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江阴产业升级借力“人才+项目+资本”模式

关注微信

江阴产业升级借力“人才+项目+资本”模式

时间:2013-07-23来源:人民网 作者:

  最近,国内物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频频向江阴投来关注的目光———随着诺贝尔奖得主在江阴成立研究院以及国家“人才”冠名“一院一站一基金”,驶入崛起快车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界而言,无疑将诞生更多利于双赢的合作机会。

  用地方领导的话,此次海外顶尖人才与江阴优势资源、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是“史无前例的”,里程碑的背后,是江阴常年招才引智之路的助推。如今,蔚为壮观的人才队伍,让江阴经历着从“制高点”向“智高点”的转型,而“人才+项目+资本”创新创业模式,更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突围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江阴企业频掀“揽智”风潮让诺奖得主科里教授团队“花落”江阴,操盘手便是江苏双良集团旗下的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作为主打节能环保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双良集团不仅跨界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更纯熟地玩转起“人才+项目+资本”的魔方,转型升级的路径异常清晰。

  双良的做法,可看作近年来江阴大企业集团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如今,面临越来越有限的空间环境资源,“摊大饼”的发展方式必然难以为继,当下,科技逐渐占据核心位置,资本必然追逐着科技人才转。于是,一场放眼全球的“揽智”风潮在这座小城上演了。

  华西集团成立了“国内外回村人才‘三创’委员会”,在华西的人才队伍中,不仅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还有来自英、德等国数十位工程技术顾问。海澜集团实施“凤凰计划”,每年从国内著名高校招聘200名优秀毕业生,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而法尔胜、兴澄特钢、阳光、长电科技等企业更是在引才道路上步伐铿锵,聘请数目可观的国内外专家、学术带头人,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员工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

  政府智慧决策筑巢引凤佰翱得总裁吴家权对今年年初的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当他敲开科里教授在哈佛办公室的大门,说明江阴的研究项目以及政府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渴望后,科里表示要考虑一下。几个月后,大洋彼岸传来好消息,科里教授接受江阴抛出的“橄榄枝”,愿意带团队来澄建立研究院。是什么打动了这位严谨甚至有些挑剔的全球生物医药界泰斗?吴家权认为,除了企业的诚意外,至关重要的,在于政府为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所营造的绝佳环境和平台。

  近年来,江阴市启动了“人才强企330计划”,明确提出,要引进全球领军人才,为传统企业转型、为产业升级换代、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引进诺奖得主参与企业创新,政府承诺将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认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最终形成的是多赢的局面”。“330计划”使得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江阴落户,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江阴孵化转化,喜人的成果让政府进一步增强了引才的力度。记者了解到,“人才人才江阴行”、“江阴名企名校行”、“星期天海外人才引进———海智计划”等系列活动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留人留心激发“智”库效能特殊人才掌握着成熟的科研成果,一旦与掌握生产要素和资金要素的企业相结合,就能形成科技含量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产品。企业尝到了“引才”的甜头,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用好人、留住人,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常青”的活力。

  失败不责难,成功给重奖;科研经费优于生产流动资金,研发费用不受限制,需要多少给多少;内部项目招标制,有能力就可自己组建科研项目小组;科研成果和实现利润挂钩,3年内按比例享受分成———这是双良集团为打造“人才特区”而制定的四大科技政策,在政策激励下,人才的创造性被充分释放,拿下的国家专利数以百计,在许多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奖励政策已成为江阴企业最为普遍的做法,华西的“科技创新奖”已累计发放奖金近亿元,对于优秀的外来人才还不定期给予股权奖励。

  留人不仅用“金”,还要用“心”,兴澄特钢每年的一号文件既不是生产经营计划也不是技术改造计划,而是年度培训教育计划,通过建立阶梯式的人才培训体系,给员工个性化的培训福利。海澜不仅给外来人才建了舒心的人才公寓,还配套了马场、酒吧、网球场等设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在职业上实现了成长,收获了成就,在生活上又找到了“家”的归属感,这让“人才森林”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