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教育年度人物”参选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图文)

关注微信

“教育年度人物”参选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图文)

时间:2013-09-03来源:教育之声 作者:91boshi

第三届中国教育之声论坛暨教育改革家年度盛典--“教育年度人物”参选名单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个人简介】

  张颐武,浙江温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成员。

  张颐武教授近照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

  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多种,曾受北京大学派遣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

  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

  中西智库的学术派专家,主讲课程为:中国当代文学史 大众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小说与电影等

  【作品介绍】

  《大转型》(与谢冕合著)199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1996 广西教育出版社

  《后世纪的文化瞭望——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1996 漓江出版社

  《世纪末沉醉》1999 百花文艺出版社

  《思想的踪迹》2002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新新中国的形象》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教育观点】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其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再次,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21世纪的今天,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一是从软笔到硬笔,二是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人少了,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我们常常能看见,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的确,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其次,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让他们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不存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对汉字、汉语认识的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我们在作为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我以为,首先,为了增强我们的汉字书写、应用能力,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汉字的兴趣。第二,社会应该重视并营造一种能熟练应用汉字、汉语的氛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从个人做起,多看多记多练。

  我们需要找回对于汉字的热爱,找回我们对母语的热爱。

编辑: 李欣昱 来源: 中国教育之声网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