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江苏扬州:1500名专家“柔性进企”

关注微信

江苏扬州:1500名专家“柔性进企”

时间:2015-08-06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刘加高

近年来,江苏扬州市连续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活动”,指导帮助800多家企业联系省内外高校院所,邀请1500多名专家“加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协助企业培养科研、管理人才,充实县域科技人才力量,搭建起地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交流的便捷桥梁。

“菜单式”引才,推动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该市围绕基本产业和新兴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才、技术需求调研,梳理分析企业挂职岗位需求,动态编制挂职专家需求目录,明晰合作目标,然后走访各个高校院所,帮助企业按需引才。目前,扬州已经建立了“以用为本”的按需引才机制,实行“三张菜单”柔性引才:一张“大菜单”列出全市引才方向;一张“中菜单”列出重点攻关高校院所;一张“小菜单”列出企业重点需求,有的放矢,提升柔性引才的针对性。

“菜单式”引才,人才与产业的契合度高了,企业人才资源的效益也优化了。今年上半年,广陵区柔性引进105名专家,其中紧扣主导产业发展的专家共85人;李典镇围绕船舶重工产业,成功引进专家11名;头桥镇围绕电器线缆和医疗器械产业,柔性引进了10名教授;食品园招引了12名专家,促进了传统的食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

全市6个县(市、区)以科技镇长团为依托,组成招才引智队伍,带着需求菜单,带着企业负责人,走进高校院所点对点“敲门问贤”。全市各地上半年共赴10多个城市拜访高校院所近百家,直接与高校院所结对,推动人才供需“无缝对接”,拓展了校企、校地合作的渠道和范围。

“制度化”扶持,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两年来,素有“五金机械之乡”之称的高邮市车逻镇,先后引进来自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27名专家,签订了23项产学研合作协议。这缘自高邮市明确柔性引才的优惠政策。据了解,该市加大投入,帮助企业共同承担柔性引进人才的交通、生活补贴,目前已是扬州各地的普遍做法。此外,各地在项目实施方面,优先支持柔性引进人才申报人才、科技项目,并对产学研合作项目择优进行额外的政策资金扶持。

赵玉鑫是南京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2012年初挂职到科特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当年年底,赵博士辞去工作,创立扬州市英斯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累计签订1250多万元销售合同。从挂职教授到创业博士的“华丽转身”,高邮市科技创业中心的载体效应功不可没。在扬州,各地纷纷打造招引人才的“硬环境”,积极吸引人才落地生根。并在跟踪服务挂职专家方面积极探索,提升服务“软实力”。资金、政策、平台等要素多重引导,有效激活了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政策扶持、载体聚才、优化服务环环相扣,促进挂职专家在企业留得住、干得好。

“规模化”聚才,成转型升级重要生力军

在扬州,专家借助高校的科研资源,为企业在技术攻关、新品开发、检验检测、项目申报等多方面提供科技服务,使企业成为这项活动的最大受益者。邗江区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华中科技大学梁琳博士,帮助开展电子功率器件的研究,设计出新型结构的功率二极管。该研究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将替代进口产品。

专家挂职企业,解决了眼前的科研难题,还对企业今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了影响。武汉科技大学的甘章华教授,受聘担任宝应县宏厦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甘教授依托高校测试设备,测定纳米晶铁芯的多项性能参数,制订了新产品性能测试的企业标准。在甘博士的指导带动下,公司建立了企业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并成立软磁材料研究所,培养企业科研人才队伍,企业“远虑”“近忧”均得以缓解。目前,甘教授已帮助公司研制新产品4项,申请专利2项。

挂职专家对企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人或团队为企业解决科研难题,更是将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和地方的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了区域与专家所在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工业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仪征高效农业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等一大批校地共建研发平台相继揭牌,为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打开了新局面。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