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著名旅美药物学家、南通东英药业董事长黄乐群启程赴美,应邀参加美中医药开发协会的年会演讲,主题是向留美华人介绍如何回国创业。创业有成的黄乐群说,这两年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热情很高,他经常接到美国、欧洲各种华人科技协会、社团的邀请去传授创业经验。
江苏正迎来史上最大的海归潮。但对于很多高层次海归来说,手握高端技术,创业不愁项目,但要将满腔的创业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产品,实现从科技专家向科技企业家的转变,并不容易。
每位创业海归都有一个报国梦
8月30日,记者走进苏州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内的涟漪信息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这是留美博士刘杨今年刚注册成立的智能安防公司。略显拥挤的12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一张孙中山的巨幅肖像画格外引人注目。刘杨说,孙中山是他的偶像,“他在国家危难时候回国,我在和平年代回来,但我们的目标一致——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1978年出生的刘杨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工作后在硅谷创办了一家物联网公司,专门生产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因产品契合美国家庭需求深受欢迎。“我是中国人,我在美国做得再好也是美国企业。”这是刘杨回国创业的理由。去年,刘杨参加苏州市政府举办的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并获得特等奖。为了安心在苏州创业,刘杨转让了美国公司,把妻子和孩子带到了苏州。手握核心技术的刘杨信心满满,他说自己的目标是在5年内做全球智能安防领域的NO.1。
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张国华博士回国前是美国最大的仿制药TEVA公司的副总裁。拥有高薪和公司股份的张国华并不安于国外的优越生活。“美国仿制药的替代率已经达到85%,国内这块还是空白,我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让中国人用上物美价廉、安全有效的进口药。”抱着这个理念,张国华2006年回到家乡南通,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沉寂五年后终于在2012年实现第一款仿制药成功上市。如今张国华的团队手握17个经过美国权威机构认证的仿制药,未来五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人民币。
采访中记者发现,和刘杨、张国华类似,很多高层次海归在国外都已经拥有体面生活,即便回国也能轻松找一个金领职位,他们回国创业,更多为一圆自己的报国梦。
融入本土,创业海归要学会与政府打交道
8月29日,记者在无锡采访一家刚刚从留学创业园孵化毕业的企业——江苏三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厂区,只见一群穿着统一工作服的人员正在忙碌着。工作人员请出其中一位满脸胡茬的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们公司的负责人李崇。”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老板与5年前刚回国时那个身材瘦削、西装革履、长发飘逸的“小鲜肉”李崇等同为一人。
“是创业改变了我。”幽默的李崇博士自嘲。为打破欧美和日韩OLED发光材料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和限制,曾在日本富士电机做研究员、首创CCM技术的李崇2009年带着200万元积蓄回国创业。
“我这个领域国内高校基本没有专业培养,刚开始我招了一些关联专业研究生,他们看我研发了两三年市场还没起色纷纷离开,我只好再招一些有潜力的大专生慢慢培养。”五年研发期间,李崇不仅搭进去所有积蓄,还借遍了亲戚朋友。最困难时,父母给他的9万元结婚钱都被用来垫付了工人工资。好在,坚持终于有了回报,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终于迎来了春天,去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
李崇说,除了市场开拓的艰辛,对于长久在国外工作的海归来说,学会与地方政府打交道也是一门学问。
对此,曾在美国开过公司的苏州涟漪信息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杨也是深有感触。他说,在美国注册一个公司,只需要在网上填写一张表,将表格电邮给类似于国内的工商管理部门的机构就行,两分钟就可以搞定所有程序,但在国内办企业的行政审批程序要复杂得多。今年8月,中国和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也显示,49.1%的海归创业者表示曾有过失败经历。有近三成海归认为回国创业的最大劣势是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刘杨建议,政府在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简政放权的力度可以更大些。
学会分享,让创业之路更平坦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华路888号一个新建厂区,四栋外观时尚的崭新厂房拔地而起。记者9月1日探访时,十几位工人正忙着装修门头。厂房的主人,江苏德明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平一自豪地说,再有一个月,散落在各地的公司就可以整个搬到新厂区了。
从决定到南通创业,到拥有3.6万平方米的独立厂房,产品年销售额超亿元,成功“创”出一番事业,范平一仅用了短短4年。是什么让这个80后的创业之路如此平坦?范平一说,是分享。
今年32岁的范平一出生在山东泰安,在德学习工作7年,拥有德国安斯巴赫国立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和德国哥廷根大学企业管理双硕士学位。在德期间,他曾在哥廷根大学化学系系统学习了高分子新材料类专业知识,为归国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拥有核心技术的范平一深知,要将技术转化为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此时,一些风投看中了他的项目。“我从中选择几家真正重视企业发展的投资公司洽谈。”经过删选,范平一选择与两家国际知名投资公司合作,目前范平一在公司占有40%股份。
在不少海归创业者看来,自己辛苦创立公司,拥有核心技术,大部分股份被别人占有不划算,但范平一不这么想。“我一个人做,一年销售额也做不到1000万,我与他人合作,做大蛋糕,如果年利润达到1个亿,那我一年就能挣4000万元。”
其实,很多创业有成者都是在学会分享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范平一相比,南通联亚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张国华在公司的股份更少,因为在他自己一手创办的联亚药业中,他自己的股份不到10%。“但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技术变成了市场销售的产品,为老百姓带去了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的药品”。张国华说,美国很多公司的CEO个人股权一般占5%-8%之间。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目前仍在原地苦苦挣扎的创业者所缺的,正是一种分享和合作意识。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