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工作 > 青岛留创园打造海归人才创业乐园

关注微信

青岛留创园打造海归人才创业乐园

时间:2015-11-12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青仁才

“人才”专家27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8名,海外归国留学人员200余名,留学人员企业80余家,2014年5月在青岛高新区揭牌以来,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高速发展,派克森光电、登海种业、北电能源、若贝电子等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立的知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高新区乃至青岛市自主创新与产业提升的重要力量。

发挥政策合力,引领海归人才聚集

刘敬权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14年在高新区创建了“青岛华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当年获评“青岛人才特区”一类人才项目,获得创业扶持资金300万元。现在,公司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线已经开始调试,即将投入正式使用。

刘教授只是在高新区创业获得政策扶持的众多海归人才中的一个。青岛留创园积极发挥高新区作为青岛“人才特区”的政策合力优势,先后出台了《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办法》《支持“人才”专家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青岛蓝色人才港管理办法》《鼓励创新创业创客发展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设立亿元青岛“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给予单个人才项目最高5000万元的创业扶持。先后被授予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人才”青岛创业基地、山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留学人员营造了优良的创业环境。自2012年以来,青岛留创园共有23名海归人才获评“特区创业人才”,获得政策性扶持资金5500万元。有15名海归人才获得市级以上各类人才扶持资金5934万元。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创新创业

侯士峰,中组部“人才”中唯一的石墨烯领域专家。2014年,他在高新区注册成立了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他说到:“青岛高新区给我的感觉很特别,他们并非单纯以政策吸引人才,而是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来集聚人才,这样的氛围与环境让我感受到了活力和创业的动力。”

近年来,高新区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组建6大主导产业事业部,建立闭环决策、开放运行、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建立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企业公章“三证合办、一口受理”模式,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14年推动青岛技术交易市场科技成果交易额突破50亿元。搭建创业帮扶平台,全面实施青苹果计划、红苹果计划、金苹果计划,依托“贝客汇”、天使下午茶等平台大力开展创客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色列中国项目路演中心,IBM中国软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项目。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了与近20家院校的战略合作联盟,建成运行青岛蓝色人才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发起成立4支产业基金,建立运行天使投资基金,成立28家成员参与的投保贷同盟,设立全省首家科技银行,2014年为100多个高端人才项目争取金融支持近40亿元。

留创园各分园、产业园积极发挥各自特点和资源优势,通过和国内外最有经验的投资平台、运营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合作,实现人才引进的市场化、专业化。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留创园的生物医药分园,已经在短短2年时间内聚集了欧博方药业等5个“人才”专家项目,7家留学人员企业,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已初显规模。“人才”专家周晓光创办的青岛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拥有3名“人才”专家,多名博士的20人高端研发团队,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日益显现。

化服务模式,提供安心贴心服务优

为免除海归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青岛留创园组建了留创园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综合协调服务,实现了留创园服务工作的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大厅,进驻专业人力资源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启动“互联网+高端人才”的服务模式,建立了集人才需求定制、政策发布、人才公寓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人才生活、工作服务的在线办理。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建成人才公寓2255套、投入使用500余套,满足1000多名人才的住房需求。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配备人才服务专员,通过专窗受理、专人督办、开辟绿色通道、部门协同等方式,为海归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才”专家刘立教授,2014年在高新区创建了“青岛山思跃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中的加拿大专家PeterWikinson决定带领全家从加拿大来到高新区进行创业研发。正当他和同事们一同为找房子、找学校安顿家人而四处打听奔波时,留创园第一时间为其全家安排了人才公寓入住,并协调教育部门,妥善安排了子女入学,为这个国际化的创业团队安心创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

高新区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力推进14个市级重点公共服务项目以及青岛中学、青岛医院和国家篮球、足球学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卫生保健中心和体育健身馆等建成投入使用。协调运行21条公共线路和6条直达市区的免费公共班车,园区摆渡车招手即停,实现了区内公交微循环,一座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区在胶州湾北岸快速崛起。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中国博士人才网)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