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大学生就业“校历歧视”危害大

关注微信

大学生就业“校历歧视”危害大

时间:2013-07-25来1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有人总结出“十大就业歧视”,即所谓酒量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属相歧视、乙肝歧视、星座歧视、地域歧视、血型歧视等。在众多的就业歧视中,大学生就业中新凸显的校历歧视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校历歧视日益“普遍化” 

  大学生就业中的校历歧视,在当前突出地表现为对非“211”、“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歧视。某市发布信息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某市出台政策“对申请到该市落户的为‘211’高校毕业生给予15分的加分”;国内某知名企业在招聘前台服务员时也设定了“须为‘211’工程高校毕业生”的条件;某重点大学出台招聘教师规定:博士、硕士、学士都必须毕业于“211”工程以上大学,某非重点大学招聘教师也作如此规定,将到“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后回母校应聘工作的学生拒之门外。 

  时下这种校历歧视日益“显性化”和“普遍化”。这种以学校出身即“校历”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招聘、选拔、任用人才的倾向、做法,已开始演化为一种“校历主义”。校历歧视已激起不少怨声,大量非“名校”毕业生甚至将自己的“第一学历”称为“惨痛的代价”、“无法更改的痛”、“难以抹去的污点”。时下校历歧视还在发展,如果其渐盛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批判和遏制,将对学生及其家庭、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校历歧视的五大危害 

  校历歧视助推应试教育,强化择校行为。 

  事实证明,校历歧视的存在与发展,已引发人们对名牌学校的盲目追捧,人们开始变本加厉地追求在人生初期获得所谓的高“校历”。当下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困难,与此就有密切关系。校历歧视带来的恶果不仅加剧了对名校的择校行为,使社会上出现非北大、清华不读的极端行为,更重要的是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这又使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偏重考试分数与排名,将高考升学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校历歧视已成为助推应试教育、扭曲教育行为、强化择校行为的重要外在推力。 

  校历歧视复辟等级观念,扭曲选才用人制度。 

  校历歧视是在变相地复辟等级观念。虽说当下的学校出身论和“文革”时期甚嚣尘上的阶级出身论性质不同,但毕竟同属出身论、血统论。人们都对出身论、血统论深恶痛绝,因为出身论、血统论否定了人之平等权和发展权。 

  校历歧视不仅误导社会观念,还会误导用人单位,扰乱人才市场,伤害就业制度。根据“校历”甚至苛求“校历”,将非“名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弃之不用,就会把许多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进而扼杀人才。校历歧视反映在人才观上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它往往影响人之认知的准确性,使认知发生偏差。毕业于名校不等于都有高素质、高能力,重点院校的学生不一定都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要努力奋斗,初始学历较低的人,同样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校历歧视打击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 

  校历歧视的另一危害就是打击个人的后天努力,违背成才规律,扼杀人的奋斗精神。我们知道,除非天生痴呆,人所具有的先天禀赋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人的发展和成才也具有阶段性特征,人之成才过程实际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校历歧视显然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人的发展与成才,它把考上大学的努力变成了以学校身份定终身,这无异于人们痛恨的高考一纸通知书定终身现象的复归和强化。校历歧视把人向上的追求与进取定格在求学的学校之身份上,无异于以人生的第一步且对未来无从知晓、无从把握的第一步来判定人的命运。时下,校历歧视正在把人向上奋斗、努力的热情慢慢地扼杀和冻结,许多毕业于非重点高校、非“211”、“985”高校的学生无奈地哀叹:选择只有一次,努力也是白搭。 

  校历歧视否定终身教育、阻碍学习型社会建设。 

  就现实看,校历歧视影响一个人第一次的职业选择,也影响其职业的升迁和以后的职业经历;校历歧视导致社会看重“在何时何地学”,忽视或不考虑一个人“学什么,学得怎样”。因而校历歧视的直接影响就是使人失去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而没有了继续学习的愿望、终身学习的动力,国家加快发展终身教育的政策就不可能落实,政府期待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望也不可能变成现实,这是从宏观上而言的。从微观上讲,校历歧视导致个体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被社会淘汰。众所周知,日新月异的社会和不断创新的科技已使人之第一次高等教育经历的价值大为缩水,要跟上时代步伐,个体必须不断回归高校接受第二次、第三次或更多次的再教育、再培训,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校历歧视显然逆潮流而行,对此,如果我们还不警醒、任其发展,不仅伤害国家的健康发展,更伤害个体的顺利发展。 

  校历歧视损害高等教育的多元特色发展。 

  校历歧视注重的是高等教育的分层,赋予高校以等级身份,忽视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不认可非“985”高校、“211”高校也能在自己服务的领域争创一流,也能培养出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它不断助推着高校对层次跃升的追求,障碍着高校办出特色。 

  对于校历歧视造成的多方面危害,必须加以深刻地批判,同时应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