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加强通识教育

关注微信

培养复合型人才需加强通识教育

时间:2013-09-06来1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宋石男

  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

  通识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学到各种知识的同时提高心智,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具体来说,通识教育更侧重于提高人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判断能力以及价值辨别能力。

  有效的思考一般从逻辑思考开始,同时包括更广泛的智力技能,如对复杂多样、变动不居的世界的理解,以及建立在理解之上的想象力。通过有效的思考,人们能全面、准确地体察周围的世界和人性的幽微,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交流能力是表达自己并被他人理解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做工作、干事情离不开合作。只有通过交流,一个人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认同。交流不只是讲,而且需要听。一个人只有在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和他人进行顺畅的交流。

  判断能力是对事物的情况进行评判和断定的思维能力。判断不限于认识和理解事物及思想观念,还涉及如何将这种认识和理解应用于实践。判断能力源于直接经验又超越直接经验,建立在具体分析和抽象思辨的双重基础之上。

  价值辨别能力是指对各类价值有清楚认识,并对它们的科学性有正确理解。道德价值、审美价值是容易困扰年轻人的两类价值。在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上形成正确的取向,需要运用包括教育、自我反思及创造性实践在内的综合手段。

  通过培养这几种能力,通识教育可以将人培养成好人、好公民、有用的人。好人意味着他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好公民意味着他既有独立观念和自主意识,又重视共同利益与社会责任;有用的人意味着他能将自己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个人职业与公共事务中。

  探索通识教育的途径

  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32所大学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俗称“全校通选课”),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由于多数通选课过于注重传统典籍且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选学热情不高。2005年,复旦大学作出新的尝试,本科生第一年不分专业院系,直接进入“复旦学院”接受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就业原因,其他高校效仿者不多。有鉴于此,可以吸收这两种方式的优长,探索通识教育的新途径,即不专门划出一年来进行通识教育,而是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放大、做精,分为人文学科通识课程、社会科学通识课程、自然科学通识课程三大类,贯穿于大学本科4年学习。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