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产业"人才观":如何在"多元平行空间"中求突破?

关注微信

产业"人才观":如何在"多元平行空间"中求突破?

时间:2013-09-25来1源:新华网 作者:
  “吸引产业领军人才,不能在金字塔顶尖上一条路走到底,而是要在多元平行空间中求得突破。”在最近的采访中,上海新型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基地嘉定区的政府人士说。

  相关专家认为,在产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产业“人才观”的更新迫在眼前。各地在集聚产业人才的进程中,需要打破两个“误区”:一是只走“顶级领军人才”的“单行道”;二是“学而优则仕”的“错位”激励。

  “行行出状元”的平行观

  采访中,一位人才问题专家提出如此观点:要判断一地的“人才观”是否合理,关键看一点,它的人才引进“兴奋点”是否全面。如果只盯住两院院士、“人才”人才等“高、精、尖”,人才观就不尽完整。

  “单单引进一个顶级人才是不够的。产业有产业链,项目有环环相扣的展开面。每根链条、每个环节,其实都有领军人才。只有整合起来,才能形成合力。”上海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对记者说。

  上海的汽车产业主要集聚在嘉定,去年这个地区汽车产业的产值已达2700亿元。据了解,这里不仅有国家级海外人才基地,而且还有汽车人才的市场配置、研究合作、专业服务等多元平台,并且引入菲亚特技术中心、沃尔沃中国研发中心等研发资源,关键就是与汽车产业的“每根链条、每个环节”对接起来。

  甘晓兵等人才领域的专门人士认为,产业转型中,需要重构“行行出状元”的人才“平行观”。实践证明,领军人才“单兵独斗”的项目,往往并不成功;多元人才合作支撑的“团队项目”,成功的几率大大上升。

  “一线人才”是产业成熟“试金石”

  在宝钢等国内领先企业中,创新抓两头:一是重大独有技术创新;一是一线人才的岗位创新。两者不可偏废。有专家甚至认为,“一线人才”是产业成熟的“试金石”。

  徐长乐等区域经济研究人员认为,像长三角这样的国内主要产业带,在转型升级中,不可能“什么都推倒重来,什么都是从头创新”,许多产业面临的是“二次创新、二次提升”,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挖掘“一线环节”的含金量和产业精准度,这就需要匹配更精良的“一线人才”。

  记者在嘉定组织部门采访,翻阅了当地优秀人才的名录,发现其中技能人才的比重已接近15%。已建立了当地首个“首席技师工作室”的上海新时达电气公司售后服务部主管朱品军说,在产业升级中,企业里技能人才后备力量的储备,已是技术难题攻关的“一种关键力量”。一线岗位收集的信息“发回”到研发部门,是“二次创新”的正能量。

  打破人才“错位”激励机制

  要建立平行的“人才观”,必须要有平行的人才评价体系相衔接。

  相关专家认为,长期以来,国内人才评价机制缺乏“弹性”,在效果上显得较为“狭窄”。就算在产业领域、在企业里,也存在“学而优则仕”的“错位”激励现象。一个人干得出色,“好像只有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提升一下,才是待遇”。

  其实,“学而优则仕”式的激励,客观上影响了一些人才后续的“特长发挥”。甘晓兵等人说,有些技能型的领军人才,只有在一线岗位才能“如鱼得水”,如果让他走上行政管理这座“升职的独木桥”,往往毁了他们“真正的才干”。

  要打破这种“错位”,就应建立多元平行、相对独立的人才“上升空间”。在嘉定等上海新型产业基地,已尝试采用“首席岗位制”,加大产业“一线”和建筑施工、规划设计、物业管理等更广领域的多元人才激励力度。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