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浙江代表畅谈人才战略:引才·育才·用才

关注微信

浙江代表畅谈人才战略:引才·育才·用才

时间:2014-03-17来1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周咏南 翁浩浩 余

  【代表名片】

  周国辉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

  丁列明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乃科全国人大代表、省侨联副主席

  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在当下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今天,浙江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引才

  四海贤能招进来

  去年,浙江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入选第十批国家“人才”86人,累计324人,新入选人数和总量均居全国第4位。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周国辉代表说,近几年来,我省加大力度引进海外、省外高端人才,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得以引进和落地,有效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纵深发展。

  周国辉代表认为,倡导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必须与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建设,鼓励科研工作者往企业走。

  聊起人才话题,丁列明代表讲了一段往事:2002年下半年,他和创业伙伴带着靶向抗癌药的专利,从美国回到祖国开始创业之路,成为国家“人才”专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人才。浙江很重视创新,也特别重视引才,在启动资金、项目审批、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丁列明代表说,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在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上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成为各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丁列明代表认为,随着国家转型升级深入推进,高端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搭建良好平台,提供优质服务,让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回来创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育才

  本土精英冒出来

  既要大力引进人才,也要积极培养本土精英。

  周国辉代表认为,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职业院校、在职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方式,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人才队伍。

  这得到陈乃科代表的认同。他认为,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技工大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机制不畅、待遇较低、学用脱节等问题。

  作为企业家,陈乃科代表回顾公司这些年发展,幸运的是“依靠创新思维和人才团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陈乃科代表认为,除了积极引进适合自身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也要善于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以“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为原则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切实解决现阶段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

  “当然,培养人才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价值,才能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人才队伍。”陈乃科代表说。

  用才

  创业环境好起来

  引进和培养人才,关键在于留住人才。因此,如何提供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国辉代表认为,目前,我国出台多项制度和措施,比如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激励机制等,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次,周国辉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的建议》。他认为,有些高校院所重发现和发明创造,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致使争取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及授权、发表学术论文、获取科技成果奖成为高校和科研人员追逐的首要目标,难以有效激励科研人员转移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因此,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转化成果的积极性。加大对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有功人员的奖酬力度,比如大幅提高对完成人及其团队进行奖励的比例。

  “同时,给人才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业环境也很重要。”周国辉代表说,硅谷之所以能成功,关键一点是因为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价值观。从实践来看,这完全符合科技创新的规律。

  丁列明代表认为,要调动广大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如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研发者、投资人、企业等多方共赢的成果分享机制,让各方付出真正得到有效的回报。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