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激发创新活力 营造创新自信

关注微信

激发创新活力 营造创新自信

时间:2014-03-27来1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周一平

  春风拂面,万物更新。

  对中国的科技界来说,刚刚闭幕的两会也恰如浩荡长风,让科技人员心神荡漾,激情满怀。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他同时强调:“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创新,还是创新。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唯有科技创新,才是中国制造化蛹为蝶、中国“智造”大放异彩的关键。

  举国上下,创新的呼声经久不息。众人都在期待,科技界能作出最强劲的回应,期待科研人员迸发新一轮的创新热情,期待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早日实现。

  回首过去的一年,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不胜枚举。此外,超级计算机、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一系列成果表明,中国科研人员有能力,更有实力,承担起国家、社会、民族的创新重任。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有善于创新的人才,自然会有创新型国家。科研人员作为科研机构的主体,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其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力量。国家创新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当是夯实创新之基的关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种种障碍。1994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百人计划”,从科研设备、住房补贴等方面消除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鼓励其回国创新。此后,“人才”“万人计划”等人才计划不断出台,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不断迸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发展中一些长期性、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科技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科技资源投入效率还不高,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亟待改进,创新环境还不够完善……种种问题,成为束缚科研人员迸发创新活力的绊脚石、拦路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下,任何阻碍科研人员创新的障碍都应被一一破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中国决不能坐失良机。

  那么,究竟该如何释放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活力,调动起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呢?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需要革新科技评价体系。应改变过去单纯将论文数量、项目和经费数量、专利数量等与科研人员评价和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探索建设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引导科研人员加大自觉创新力度;应加快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交流。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需要创建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应加强对于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改革,解决经费到位滞后问题,并按照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增加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应构建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相信科技人员的职业精神,保护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为其不断创新营造广泛空间。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大力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理顺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联系,加快技术市场化进程。应加快科研机构与企业界的密切合作,搭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研究中心,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科技人才提供合作研究与创新的舞台。应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在这些方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近年来已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2011年,中科院正式启动“创新2020”规划,深入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同年,中科院“一三五”规划出台,在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2013年,中科院启动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探索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2014年,中科院启动卓越创新中心建设计划,一大批个性化人才创新激励政策出台。

  目前,中科院正在建立和完善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力图建立综合全面的科研产出评估机制。从2012年4月开始,中科院数学院、广州地化所、水生所和长春光机所4个研究机构,率先进行评估试点。2013年,又有15个所参加扩大试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此外,中科院正深入实施“3H”等举措,以解决科研人员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科研人员专心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毫无疑问,在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方面,中科院再度扮演了“先行者”角色。

  当然,要彻底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从“被动创新”转向“主动创新”,也不能忽视“内因”的作用。当前,国内科研人员存在一种不够自信的现象,盲目追捧国外热点、跟风研究的情况较为严重,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理应树立科研自信和人格自信,立足于国家重点需求,着眼于国计民生,以强烈的创新自信,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力争以自己的科研成果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

  体制新,活力增;机制新,效益高。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技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研人员的创新热度正在不断攀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能够以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成果,交出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新答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国际竞争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