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人才论点:用好刚直之人

关注微信

人才论点:用好刚直之人

时间:2014-04-09来1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刚直之人,其个性直率,敢作敢为、敢言敢怒,不肯或不善于绕弯子,但这些人往往有能力、有个性。用好了这些人,发挥好他们的才干,一个单位、地方的工作就会有起色。

  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堂,但仍保留着前清老爷式的作风,学监与教员中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者,比比皆是。蔡元培担任校长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和讲师。他既聘请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也请筹安会的刘师培,复辟派的辜鸿铭;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这些人大多是富于刚直孤僻个性之人。然而,恰恰是蔡元培的“聚拢”艺术,形成了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气象,并由此照亮了北大的学术天空。

  要用好刚直孤僻的人,领导者就须有宽容之胸。或许,这些人“头硬,脾气臭”,有时甚至会“当面顶撞领导”,但只要这些人踏实工作,且出发点是好的,又何以不能给予宽容?唐初政治家魏征,先后任谏议大夫、秘书监,参预朝政。他个性耿直,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且所言多被采纳,不啻因为唐太宗肚量大,也是因为魏征所言利国利民。

  然而,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有的人因为碍于“面子”、“架子”,往往会记恨于刚直者的“不敬”和“冒犯”。同样是写诗作词,在唐朝诗人笔下,许多“讽谏诸章”“反复及言”,“上面不以为罪”。然而,至隋、明则“不必尔也”。隋炀帝曰:“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明朝诗人高启因写《宫词》,为朱元璋猜忌而被腰斩。隋朝、明朝的当权者,之所以“秋后算账”,皆是因为气量狭小,故而“以主骄臣谄”、“不闻其过”,以致“亡天下”。

  自然,刚直孤僻是一个人的性格,这并非意味着可以对其弱点和问题放任不管,而是要加以引导,该堵的堵,该疏的疏,帮助其克服缺点和不足,抑“短”扬“长”或变“短”为“长”。

  陶铸在主持中南局的工作时,可以说是知人善任。当时中南局机关是从五省(区)和中央机关陆续抽调干部组建起来的。调集的人员中,有德高资深的老干部,有能独当一面的“将才”,有具备专长的“谋士”,还有大量从事各项业务的一般工作人员,各自的经历、特长、气质和性格是有很大差异的。面对这种情形,陶铸在选用人才时,不赞成重用所谓的“老实听话”的人。为了开导大家,他风趣地说:“如果讲老实,庙里的菩萨最老实、最听话,但办不了任何事。”善于使用包括刚直孤僻在内的“各自经历、特长、气质和性格有很大差异”的人才,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观其大节、略其小故,充分挖掘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闪光点,发现其可贵之处、可用之处,这便是陶铸用人给我们的有益启迪。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