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杭州,准备进入潮湿、闷热的阶段。浙江人文大讲堂为大家送上一份贴心的清凉好礼,我们邀请南京大学教授周群先生和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先生,跟大家聊聊人才那点事。
周群教授,要讲历史上一位才俊的故事。刘基,这位兴国安邦的大臣,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有修养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传奇人生,会给年轻人很多启发。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则给大家带来新鲜犀利的观点:全球化时代,社会越来越多元了,大学也不能只朝着一个方向去培养人才,需要新的培养模式。
第326讲人文大讲堂,欢迎来听周教授与我们一起分享刘基的传奇人生。
传说中的大明国师是位思想家、文学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就是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而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周群对刘基进行了大量的考辨和研究,著有《刘基评传》。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身居下僚,或终身不仕的一介布衣,他们潜心著述,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宏富的著作里,但没有命世盛勋;第二类人物虽下笔不苛,著述不多,但功业暄赫,于事功中可见其思想;第三类,则属于勋烈与文章并茂,他们往往同时又是政治家、军事家等,其经邦治国的勋业表明其思想学术是重功利、讲治平的经世实学。刘基归属于第三类“思想家”。
第327期人文大讲堂,我们邀请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博导俞立中教授,他将与我们一起来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一同畅想理想中的大学模样。
全球化时代大学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哪些素养,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稳一点,久一点?
“我们需要有各种类型的大学,以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俞立中将这样诠释“今天需要怎样的大学”这一主题。
在他看来,当代学生自主性越来越突出,已经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培养人,大学是各种类型的,学生也应在多样化的模式培养下,成为多元复合人才。
俞立中的观点是:“大学教育要发掘学生的兴趣,所以真正的大学教育,得打破‘应试’的枷锁,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和‘蠢蠢欲动’的好奇心,这样才能驱使他们去探索未知的知识,破解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