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人才开放:党管人才的新高度

关注微信

人才开放:党管人才的新高度

时间:2014-07-14来1源:光明日报 作者:沈荣华
  世界之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争。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外国专家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一般应包括三个阶段——商品的对外开放,资本的对外开放,人才的对外开放。人才的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也是党管人才的新高度。

  重中之重:盯准高端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与外国专家座谈时指出,“我们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将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开放地引进外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里的“三更”信号,对我国的人才引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世界“人才战争”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争夺焦点,世界各国都缺(包括发达国家),就看谁能抢先一步。据国家科技部一个课题研究,我国现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仅1万人左右,到2020年要达到4万人,缺口高达3万人。因此,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提高人才开放的水平,重点应该定位在海外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笔者认为,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引进外国人中的高端人才。这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层次,是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以吸引留学人员为主的“人才”,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三层次,是要引进海外华侨中的高层次人才。海外有5000万华侨,必须很好地开发利用。

  此外,笔者一直有个观点,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制度。世界人才竞争,根本是人才制度的竞争。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才都往美国跑,是因为美国的人才制度好,它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财富积累,有利于投资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指出的:“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历史发展中的最好时代,中国古代历来有“广纳贤才为我所用”的思想,在这样一个时代,更应抓住机遇,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聚集天下人才为我所用,打造一个让全球人才来中国发展的“中国梦”。

  必由之路:转变政府职能

  现在,国内有些地区和单位在人才引进中,由于政府的职能没有很好转变,因此出现了引进“主体置换”现象。就是人才引进的主体不是企业、事业等单位,而是政府,这种现象必须避免。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政府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要推进国际人才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同时,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地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部门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要相信我们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完全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和智慧,他们“绝不会花钱去请傻瓜”。

  在这方面,从上海党管人才工作的实践看,有几点做法可供全国借鉴:首先是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引进国外人才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引智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特别是减少微观干预,促进用人单位成为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的主体,让引进人才更好契合和服务于企业和产业发展。其次是健全政府、用人主体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引导企业、用人主体和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引进人才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更多地用于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国家安全方面。第三是加强引智信息化建设,优化引智工作环境。2010年起,上海市已连续4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中名列前茅,上海的引智环境得到了外籍人才的充分肯定。

  当务之急:调整相关政策

  笔者建议,从党管人才角度,推进人才开放,当前亟须做的工作有五点:

  第一,抓紧修订、充实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现行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法规进行梳理、评价,开展修订和充实工作,形成更具生命力、指导力和推动力的国家法律法规。同时,重点加快推进“移民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移民制度是人才引进中最关键的手段,可以帮助国家规模化的引进人才,使人才引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

  第二,探索在人才开放的若干先进地区设立“移民局”。根据“人才开放”的新定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议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外国人才集中都市,建立“移民局”的试验区,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取得经验。

  第三,完善人才引进的移民、签证制度。可借鉴发达国家“提供双重国籍”的做法,在部分顶尖海外人才中探索承认双重国籍问题或特殊护照制度,在引进国际一流人才上力求突破。为了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建议进一步降低“绿卡”门槛,给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中国创造便利,以缓解“移民赤字”。

  第四,制定出台比发达国家更优惠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主要是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累进税率,将最高税率下降到20%左右等。

  第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规范的海外人才信息库。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托国家各类驻外机构,同时整合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海外人才信息与资源,形成全国海外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和大网络体系。实现国家外专局与发达国家的专家协会的专家库对接,以及网上国际人才供求信息交互。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