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建设“人才高地”,需要立足哪里?

关注微信

建设“人才高地”,需要立足哪里?

时间:2014-07-30来1源:南方网 作者:周志坤

人才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建设“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根本的作用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为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我省“人才高地”建设,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广东‘人才高地’建设”专题访谈,敬请垂注。

  实施人才战略1

  布局上要有大气魄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广东“人才高地”的建设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结合地方工作的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薛晓峰:近年来,中山市通过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资本与智本融合,创造人才红利,推动优化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互促双赢,初步走出一条人才经济“1+1>2”的新路子。

  中山市在人才发展路径方面,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集聚,实现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让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跨越。中山市24个镇区中超过2/3的镇区形成了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产业集群,拥有超百亿产业集群9个,产值超百亿企业6家。中山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聚,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了“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衍生效应”。

  梁毅民:当前,茂名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加速上升期。从发展动力看,港口建设、项目投融资、市场资本运作等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的重大瓶颈。我们要实现短时间内超赶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打造滨海茂名,归根结底要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在人才战略布局上要有大气魄,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推进,发挥人才在加快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邓伟根:作为相对发达地区,南海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集中在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和借助科技金融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两个重要方面。南海将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以人才立区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科技与金融两大核心动力,再造南海发展新蛋糕。

  招徕四方之才2

  集聚海内外领军人才


  问:2012年12月考察广东时,习总书记强调,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请问贵市(区)有哪些得力举措?

  薛晓峰:中山市努力把对人才的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实行“三个一样”的人才政策:即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人才待遇一样;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待遇一样;市属与央属、省属人才待遇一样。近几年,我市培养引进各类人才达17万人,是“十一五”期间培养引进人才总数的4倍多。

  邓伟根:南海实行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配置人才资源,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香港建立引才联络处,在北美、欧洲、新加坡设立引才驿站,组团赴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等地举办“中国·南海海外招才引智推介会”等,以全球视野集聚海内外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

  与此同时,南海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家的视野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推出百千万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设立南商学院和南青商学院,大力推进“南商提速”培训三年计划,计划3年内支持100名领军型企业家赴境外培训。南海还率先在全省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选派国内高校优秀教师挂职镇街任科技副镇长(副主任)。与清华、上海交大等5所国内名校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共176名高校博士进入我区84家企业开展项目制科研实践,帮助企业完成科研项目、攻克技术难关200多项。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配置结构,外引进、内提升的现实效应,既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有效的产业化基础,又成功激发了传统产业的创新转型动力,为南海区域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创新引擎。

  创新人才机制3

  充分激发人才创造力


  问: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贵市(区)在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薛晓峰:中山市着力打造“中山人才节”、“重才爱才奖”、“中山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三大品牌。2014年,中山以打造“人才的节日,智慧的盛会”为宗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山人才节”,并成为全国首个综合性人才节,吸引30多所两岸四地高校,26000多名海内外人才,10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加,正式签约人才项目59个。“重才爱才奖”则对于在引才用才方面做出优异成效的创新型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于今年初成立,成为中山对外招才引智的重要窗口和重才爱才的主要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组建人才工作局,加大全市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快修订现行人才政策,积极推进翠亨新区人才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到中山创新创业。

  梁毅民:近年来,我们坚持了“四个带动”。一是突出平台带动。强力推进港业城联动发展战略,推动城市规划、海洋工程、重化工业、港口建设、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二是突出市场带动。大胆创新用人制度,坚持以市场化、企业化方式聘任各类经营管理人才,开辟人才晋升通道。三是突出开放带动。通过产学研合作、挂职交流、大学生回乡创业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四是突出培育带动。借助省“扬帆计划”这一龙头工程,大力推进我市十大人才培养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一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解决“想来”的问题。比如,联合省、部级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到我市开展合作项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二要激发人才创造力,解决“能干”的问题。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强化利益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制定人才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政策。三要强化人才集聚力,解决“愿留”的问题。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建立专家联系制,实行点对点、手拉手式的人才联系服务,从解决人才遇到的住房、孩子入学入托、夫妻两地分居、医保社保等切身问题入手,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邓伟根:南海率先成立县(区)级实体化运作的人才工作专职部门——区人才办,下设区人才研究所和人才服务中心。同时,完善四大配套机制。一是人才资金优先投入机制。设立“人才立区战略专项资金”,3年累计投入人才科技资金近30亿元。二是人才政策机制。先后出台13项人才政策,内容涵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培养资助、子女入学、安居等各个方面。三是人才“订制服务”机制。成立区“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在镇街、园区设立25个人才服务站,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四是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将“人才强企”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镇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原标题 【 建“人才高地”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 】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