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人才“挖潜增效”需做好哪“三篇文章”?

关注微信

人才“挖潜增效”需做好哪“三篇文章”?

时间:2014-08-08来1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清秋流筝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6日在北戴河看望参加今年暑期休假活动的专家,并同大家进行座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方面优秀人才致以亲切问候。刘云山强调,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更好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

  事业兴衰,在于人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和决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唯有创新理念、完善机制、务求落实,着力构建起高、精、尖的人才和专家队伍,才能为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推动力。事实上,党和国家向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效。当前,在现有的人才工作基础上,应着力做好人才的挖潜增效工作。为此,笔者认为,应积极着眼于“准”、“精”、“适”三个字,做好人才挖潜增效的“大文章”。

  着眼“准”字,做好识才文章。用人先要识人,识人关键是要识准人。评价和识别人才,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庞大、全面的系统性工程,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划线、以偏概全、走马观花的方式进行,往往就会产生偏差、造成失误,既不利于发现人才,又会打击人才积极性。做好识才文章,关键是要着眼“准”字,通过全面、客观、科学的考察和评价,真正把人才识别好、鉴定好。一方面,要在“细”上下功夫,明确重点、细化指标,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为统领,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人才,既要看能力、比业绩,把爱干事、能顶事、善成事的人才列入培养和使用视野范围,又要观德行、看作风,把思想纯洁高尚、作风够强够硬的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和使用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全”上下功夫,拓宽渠道、多方考核,坚持开门评价人才,鼓励各方广泛参与,既要“请进来”,根据工作实际和现实需要,广泛邀请上级领导、部门同事、服务对象等参与人才评价,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人才的日常德行和工作情况,又要“贴出去”,将人才评议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监督,通过社会各界的审核把关,从而把人才识别准。

  着眼“精”字,做好育才文章。人才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后续成长。后续培养跟不上,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就会与现实需求脱节,进而影响人才效力的发挥和释放。唯有强化对人才的后续培养,不断提升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做好新旧知识的融合统一,才能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更大作用。培育人才,关键是要提供营养丰富、做工精良的“精神食粮”。因此,要着眼“精”字,做好育才文章。一方面,教材、课程要“精挑细选”,为培育人才打牢基础、做足准备,要根据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定培训教材、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实践锻炼,既要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又要超前谋划、准确预判,根据现实需要和发展走势,将要学的提前学习好、补充好;另一方面,效果、水平要“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育才效果,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在着眼需求的基础上,追求优于需求的现实效果,要分类设置、分层推进,根据人才的现实表现,设置合乎人才实际的培育目标,不搞简单划线,确保人人得进步、得提高,从而把育才文章做精、做好。

  着眼“适”字,做好用才文章。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是激发人才干劲、获得明显成效的关键所在。不能单纯以职位空缺、职位“好坏”,作为安排使用人才的标准,以至于将人才当作填补空缺的“砖头”,将职位作为奖励人才的“奖品”,甚至导致人岗不适的现象。使用人才,关键是要人适其岗、以岗锻才、人岗互促,以此达到人才能获得成长、释放力量的目的。因此,做好用才文章,需着眼“适”字。一方面,要立足岗位,充分考虑岗位特点和现实需要,以促进事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为根本目的,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将符合岗位需求,能够真正立足岗位、扎根岗位、做出成绩的人才,科学合理地安放在适当的岗位之上,确保人适其岗、能尽其才;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才的成长进步和素质提升,将岗位作为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和识别人才的重要阵地,既要做到人才与岗位需求的“供需相符”,确保工作跟得上、成绩出得来,又要保证人才在岗位上的成长性和可塑性,使人才通过岗位锻炼,能够不断获得提高、收获成长,从而实现人才与岗位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

原标题 【 人才“挖潜增效”需做好“三篇文章” 】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