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人才培养绝不能“偷工减料”

关注微信

人才培养绝不能“偷工减料”

时间:2014-01-03来1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瑞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吉飞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又到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旺季,各大企业纷纷进校“广发英雄帖”招揽人才。近日,宝洁公司2013年招聘会开进了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众多招聘岗位。在现场,常州工程职院党委书记吉飞笑眯眯地看着准毕业生们信心满满地投递简历。

  记者和吉飞只聊了三个话题,这三个话题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一所普通高职院校始终坚守的朴素而又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

  聊天源自一个关于招聘的话题。看着秩序井然的招聘队伍,记者问:“2014年号称‘史上更难毕业季’,你们学生的就业形势怎么样?”

  吉飞笑着说:“我们的学生很抢手,这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化工、建筑等一些紧俏专业,有些招聘企业之间还要争抢。对了,给你讲个小故事吧。今年9月初,一个家喻户晓的世界500强名企想提前来招学生,被我们就业指导中心拒绝了。”

  记者顿感诧异:“拒绝了?”

  吉飞点头说:“企业希望学生9月就去实习,但该专业是‘2.5+0.5’学制,学生必须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两年半才能进企业实习。”说到这,吉飞又笑了:“不过,这家企业前几天又主动联系要来参加我们的招聘会。”

  记者也笑了:“还是觉得你们‘靠谱’吧。”

  “是的。其实高职培养时间短,大二才开始系统上专业课,一年时间很难打牢基础。今年10月,我们举行的校企深度合作座谈会上,一位老总告诉我们,他们曾对来企业工作的高职学生做过跟踪调查,发觉“2.5+0.5”学制的学生虽然上手不算非常快,但是专业功底扎实,有非常明显的后劲。”吉飞解释说:“其实就是底子扎实,基础牢固。有人曾经把高职比喻成企业,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要把好人才质量关,就必须在培养时间、培养模式上下功夫,绝不能‘偷工减料’。”

  “培养模式怎么下功夫?”记者问。

  见记者来了兴趣,吉飞继续说:“再给你讲个小故事吧。前不久,一个材料企业老总主动要求来调研学院教学模式,我们觉得挺奇怪,后来我们才知道原委。年初我们7个学生去实习,4个月后,5个人竞聘上了企业项目经理,把很多比他们还早几个月去的研究生、本科生都挤了下去。企业老总分别找5个学生访谈,学生们都说在学院已经做了很多和企业类似的项目。”

  听到这里,记者更感兴趣:“大学里能接触到类似企业的项目?”

  “你看,那几个学生就在做工程测量项目。”顺着吉飞所指方向,记者看到几个学生,有的在高楼前竖花杆,有的半蹲在测量仪前忙碌着。“我们从2007年开始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每位教师首先逐一‘过堂’,进行项目化教学测试,未通过的教师不能上岗,当时反对声音多、阻力大。但是高职人才培养不能墨守成规,项目化课程特别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就要顶住压力推行。”吉飞的语气很坚定。

  吉飞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常州工程职院已经举办了6期“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演练”研修班,为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了培训,应邀赴省内外70多所学校介绍过课改经验。

  “我觉得我们这条教改路没走错,而且还要坚持走下去。”正说着,我们走到该院曾举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看到正在实训的学生,吉飞悄悄地指给记者看:“那边两个学生因为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我们给他们每人奖励了5000元。我们很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这几年一直提倡‘出色地做事,做出色的事’,学生们也深受影响,出去参赛每次都不空手,捧回来的都是重量级奖项。”

  近3年来,该院教师指导学生一共摘得全国化工总控工学生技能竞赛、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等近20项国家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成了国内高职院校中的获奖“专业户”。

  扳着手指数完奖项,吉飞话锋一转:“不过,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获奖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数据,企业对我们学院学生的评价很高,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连年攀升,达到90%,位居江苏省前列。”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