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扬州高新区:大项目突破 大企业培育

关注微信

扬州高新区:大项目突破 大企业培育

时间:2014-01-20来1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范琦
  产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县域强。

  “发展不充分仍然是邗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矛盾。”区委书记张耀武指出,新的一年,量质并重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是我区“率先崛起、跨江融合”的主题、主调、主旋律。

  强创新、强产业、强空间、强企业、强环境,是“工业强区”的现实路径和题中之义。日前,本报记者分赴邗江各地,进镇园、访部门、探企业,一系列报道,从多维视角反映全区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的新思考、新方略、新突破、新引擎。

  我国最大的饲料机械生产基地牧羊集团新厂区投产,“机器换人”,制造交付时间缩短半周;金方圆高端嫁接德国通快,联手进军中国数控机床中高端市场;金荣扬州科技园启建,500个科技型项目、企业竞相入驻,扬州西南崛起“科技新城”……

  这是现在的高新区。

  南京、欧洲和美国研究院相继建成,牧羊集团构筑起“三位一体”研发体系;联创扬州软件园加快建设,万余人“科技白领”汇聚于此;清华智能装备科技园等科技平台平地而起,吉安路“科技创业轴”初露峥嵘……

  这是未来的高新区。

  扬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叶华生表示,高新区将围绕建设“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教城”目标,充分发挥园区、校区、城区“三区”联动优势,力争两年内创成国家高新区,勇当全区工业强区、创新转型的主阵地和排头兵。

  相较苏南园区,对扬州高新区来说,迅速做大经济规模是当务之急,但高新区人明白:发展经济有急迫愿望固然可贵,但必须保持急而不躁的清醒头脑,找到自己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赶超。

  摒弃“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浮躁,高新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抓工业主攻抓项目,抓项目又以重点项目为主。壮大增量,高新区新招迭出——全面推行项目经理人制度,成立3个招商项目分局,聘任项目经理,以专业人才引领专业招商;探索驻点招商,深掘珠三角地区资源和信息,承接先进要素溢出;完善考核机制,推行奖励政策,“动真碰硬、奖惩分明”。

  在比较效应驱动下,不少地区的高新区往往成了传统工业集中区。扬州高新区认为,工业强区,离不开技术创新,必须用“高”与“新”谱就产业发展DNA,实现高新区的本质复归。高新区抢抓要素加速流动机遇,产业选择、奖励政策、税收杠杆都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坐落于园区的中科院扬州中心这一“创新巢”引来24只“科技凤”,俨然已成了区域创新的“主实验室”、“总发动机”;园区亿元企业“三站三中心”实现全覆盖。

  作为全省省级开发区第6名,高新区规模工业产值已达437亿元。但高新区人清醒地意识到,大企业“零星”,终端产品偏少,必须鼓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高新区制定“一园一策”,推进数控机床等特色“园中园”,形成上下游企业与母体联动,大企业引领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单靠滚动增长不可能实现大跨越,高新区民企的先天优势在于经营体制灵活,产权关系明晰,我们要在企业家凳子底下再烧把火,鼓励他们利用资本、品牌优势推进内联外合、强强联合,促使经济增长从企业数量增长到产业整合型增长。”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金方圆牵手通快、扬锻上市加速为起点,园区用世界眼光布局未来,引导重点企业与世界名企合作,打造世界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和粮食饲料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力争到2015年主导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不要虚胖要强壮。高新区变动“指挥棒”:更重企业发展质量,从行业盈利水平、亩均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税收贡献率等方面设定权重。旨在鼓励企业在做强做精主业、扎根实业上下功夫,防止大而不强。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