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四川省“百人计划”获得者李若林(右二)及其海归博士团队
拥有中央“人才”入选者2人,省“百人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职16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这组数据,在沿海发达地区或省会城市,算不上耀眼,但在宜宾这样一个内陆甚至偏远的地级市,却显得十分突出。
短短五年间,是什么,让宜宾这个既不沿边又不沿海的地级市成为高层次人才云集、各类人才活力迸发的沃土,悄然崛起为“川南人才高地”?
政策筑巢凤聚宜宾
“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这是宜宾人的共识。早在2008年底,该市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有关人才工作政策的通知》、《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11项人才政策,努力建设人才聚集高地。2013年11月,宜宾又出台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规定》,全面加大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服务保障力度。《规定》对引进到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市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20万元和8万元的安家补助,每月2000元和800元的政府激励岗位奖;对来宜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所携带的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可申报市“人才+项目”计划,对评定入选并经市政府批准的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对入选中央“人才”、省“百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政府将给予50-100万元的配套奖励;对到区县基层工作的国内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作为党政储备人才引进,充实基层干部队伍。
一系列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着人才向宜宾集聚。截至2013年11月,宜宾引进的博士已从2008年底的35人增加到155人,硕士从372人增加到1400余人,各类人才总量29.5万余人。
环境暖心凤栖宜宾
“要让引进的人才干得顺心、累得甘心、活得舒心,真正把宜宾当作第二故乡。”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易林如是说。
该市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投入。2013年,全市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为强化人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多途径解决人才的住房问题,目前已在中心城区建设了72套90-120平米的人才公寓,各区县也都建立了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全市153名人才已全部入住。
同时,该市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由市级领导“一对二”结对联系,帮助人才尽快熟悉环境、成长成才、解决困难。通过创建宜宾人才论坛、高层次人才学术活动中心、组织人才联谊会等促进人才加强沟通、互动交流。目前,已帮助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配偶就业73人,协调子女入学125人,切实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在宜宾,我找到了妻子,购买了房子、车子,现在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引进的博士姚仁权自豪地说。
事业驱动凤舞宜宾
“你有多大本事,我们就给你多大舞台。”五粮液集团对人才的重视只是宜宾的一个缩影。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邱成峰,放弃世界500强美国杜邦公司的高薪工作和获取美国绿卡的机会,通过“人才+项目”落户宜宾,成为五粮液集团盈泰光电公司领军人。目前,盈泰光电已处于同行业的西部第一,仅2013年第一季度,就实现销售额1.3亿元。同样进入五粮液集团的还有物理学博士李若林。2009年,曾先后在英特尔、美国芯欧科技等国际一流公司担任主任设计工程师、技术顾问、总经理等职务的李若林,成为五粮液旗下马尔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在自主创业上,宜宾不仅给予高层次人才项目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2年期最高1000万元信用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还在税收征收上实行减免。同时,对新建成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以及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都将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创建工作补助。
目前,该市已引进邱成峰、李若林等11个拥有高新技术、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李若林的博士团队还入选全省“顶尖团队支持计划”。35名人才领办创办的企业正蓬勃发展,各级各类人才正以超强的活力助推宜宾快速发展前行!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