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从留学“赤字”反思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

关注微信

从留学“赤字”反思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

时间:2014-03-10来1源:人才之家网 作者:王辉耀 苗绿 郑金连

  中国留学生的“高输出”、“低输入”造成了我国留学“赤字”现象。留学“赤字”折射出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

  美国国际教育研究院2012 年度最新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1 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达19.4 万人,中国连续三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与此同时,2011 年美国来华留学生只有1.46 万人,只占当年美国出国留学人数的5%左右,不到同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的1/10。我国的留学“赤字”现象,折射出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亟待提高。

  中国留学“赤字”的表现形式

  我们将留学领域出现的“高输出”、“低输入”现象称为留学“赤字”。分析我国的留学“赤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来华留学生远少于出国留学生,国际学生比例偏低。相关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10.88 万人,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的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而在华留学生仅有29.26 万人。2011 年英国的国际留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比例为17%,法国2010 年这一数字为12%,日本2010 年这一比例也达3.8%,而2011 年在华留学生仅占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2800 多万)的0.42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尴尬地位。

  第二,大量优秀留学生毕业后滞留或移居海外,人才外流和人才回流极不平衡。2012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总数达264. 46 万人;同期,我国留学回国累计人数为109.13 万,回流率为41.3%,为近20 年最高水平。而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其留学生回流率一般都超过50%。根据美国橡树岭联合大学2010 年的统计,2001-2009 年,有58%-62% 的外国留学博士在毕业5 年后仍然选择留在美国。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博士生滞留率最高,大约为92%,第二名印度81%,中国台湾地区是43%,韩国是41%,日本是33%。

  第三,中国向国外输送了大量高质量的留学生,而来华留学生质量相对较低。2011 年,我国出国的留学生达33.97万,全部为攻读专科以上学历的学历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2006 年以来,我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直是美国高校最主要的博士生来源学校。2011 年中国有33750 名博士生在美国留学,占美国全部外国留美博士生的29%,比位居第二的印度多一倍。而2011 年,29.26 万在华留学生中,约60% 是参加短期的语言培训, 只有40.6% (118,837 名)为学历生,这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占74.44% ;硕士研究占19.74% ;博士研究生占5.83%。

  第四,中国的理工科人才大量外流,而来华留学生以文科生为主。根据美国“全国科学理事会”2009 年的统计,美国35% 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来自国外,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与工程博士最多,占22%。而根据2012 年针对本科毕业生的调查,2011 年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前5 个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学(34.7%),工程科学(10.3%),计算机与信息科学(6.7%),社会科学(6.5%),传播与新闻学(6%)。而来华留学生以文科生为主,学习汉语言、中医、法律、经济等学科的留学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80% 左右,其中学习汉语为主的留学生占55.74%,而理工类学科留学生数量较少。

  第五,从经济效益角度看,我国在高等教育服务领域的贸易逆差明显。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观念支持下,许多国家将扩大“教育出口”作为国家贸易发展战略。2011 年,美国针对国际学生的教育服务收入约为202 亿美元,其中学费收入达143 亿美元。而按照不同层次来华留学生的最高收费标准,并根据上文提及的不同层次来华留学生的人数计算,2011 年,我国来华留学生的学费约49.8 亿元人民币;而按美国私立大学最低学费每生每年2.5 万美元计算,我国自费出国留学学生支出的学费约为249.5亿美元(约1571.7 亿人民币),二者相差30 倍。

  留学“赤字”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是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推动大量学生出国留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都不断加大。跨国公司的大量登陆使我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提升国际化水平、进入跨国公司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出国留学则成为他们“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成为国际化人才、进入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二是国际化教育相对落后导致中国留学生“高输出”、“低输入”。据英国联合IDP 教育集团发布的2011-2012 世界大学排行榜,榜单前200 名中,美国75所,英国32 所,德国12 所,荷兰12 所,加拿大9 所,澳大利亚7 所,瑞士5 所,日本5 所。而我国只有3 所大学进入前200 名,其中北京大学排名49,清华大学排名71,中国科技大学排名192。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可见一斑。我国培养的人才国际化素质与实际需求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我国的国际化教育还存在教师国际化水平不够、专业设置不合理、国际营销意识不强等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国际化水平不足。2010 年,在我国高校任职的外籍教师为11287人,占高校教师总数不到1%,而在香港,高校任职的外籍教师占总数的40%~50%,而且99% 的教师都拥有在国外学习的经历。

  三是发达国家对优秀留学生的挽留导致大量中国留学生学成不归。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通过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留住其中优秀的留学生作为补充国际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在加大力度吸引留学生。如德国签证措施中规定非欧盟的留学生毕业后在德国找工作,将会有一年的“寻职期”,在一年之内找到工作的学生即可获得工作签证。在法国,硕士毕业后可以获得6 个月的工作签证,6个月期满后如果被用人机构接收,可以获得多年居留许可证。英国移民记分制第四类别规定,留学英国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文凭就能在当地工作一年或更长时间,而且全球50 所顶尖MBA 学院的毕业生可直接申请英国高技术人才移民计划。

  为了吸引全球最优秀的青年,美国把1/3 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留给外国留学生,并提供丰厚的奖学金,最终择其优才挽留,使其成为“新美国人”。近期,美国修正移民法案更是加大了对工程、信息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外籍博士的吸引力度,使他们获得申请绿卡进而移民美国的机会。

  相对而言,中国在吸引外国留学生、促进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就业、让留学生真正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及工作还远远不够。

  提升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主要路径

  留学“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不高。目前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路径促进留学“收支平衡”、提高人才国际化能力:

  (一)推动外资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教育改革

  发达国家实践证明,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21 世纪初,新加坡实施“全球校园中心项目”,政府通过该项目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鼓励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或本国私人投资者加入教育市场。截至2010 年,许多世界级大学已经到新加坡建立分校或研究中心。迫于外来竞争,新加坡本地大学纷纷通过各方面的改进,保持自身竞争力,努力将自身打造为世界一流水平大学。这一项目不仅促进了新加坡学生与教师和世界名校的交流,提高了本地教育水平,也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落户新加坡并进行科研教育工作,如诺贝尔学者阿兰·科尔曼(Alan Colman) 和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 等。

  考虑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我国教育领域一直没有全面对外资开放。时至今日,大量的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现象证明,缺乏外资进入已成为制约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仅有很少一部分国际学校,外资在中国办学都需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且境外资金不能超过50%。截至2011 年底,获得审批或复核的40 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具有法人资格的只有3 家,而外商独办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推动外资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我国教育改革,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缓解优秀生源流失的现象。

  (二)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能迅速实现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我国紧缺专业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还可以对中国的公办高等教育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我国仍有诸多问题制约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如相关法规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等。为进一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需要立足国情,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审批权限下放,实行分层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毕业生及教师做出公平对待;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提升办学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沿着规范的道路发展。

  (三)积极落实《留学中国计划》,实施国际化教育示范工程

  2010年,教育部颁布中国第一个吸引留学生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 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 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教育学历的留学生达到15 万人。应尽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切实推进这一计划。建议借鉴国际相关经验,在该计划框架下,挑选若干重点大学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工程,支持所选大学增加吸引留学生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加大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相关领域教师的国际化培训、增设全英语教学课程等,由此带动全国效仿实施,提高海外学生来华留学的积极性。

  (四)完善来华留学就业相关政策

  在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吸引优秀留学生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完善留学生就业相关政策。根据现有政策,外国留学生毕业、结业、肄业、退学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境,并没有明确其留在中国就业的相关规定。如果留学生想在中国就业,需在留学期满后回国工作一段时间,再以就业者的身份来华就业。这些政策规定显然会阻碍一些优秀留学毕业生留在中国就业。因此,应该结合现实情况完善政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留学生实习、打工、就业相关需求,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为中国服务。

  (五)制定相关条例规范留学市场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针对来华留学领域的、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对来华留学所涉及相关环节没有明确的规范化约束。建议尽快出台《国际化教育条例》或类似条例,作为我国推进国际化教育的准则和要求。

  (六)完善留学政策公开制度,加强宣传推介

  为方便来华留学人员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留学政策,应该加强“留学中国网”及各来华留学教育机构的英文网站建设,整合相关部门的留学信息,供来华留学人员参考。同时,应该整合国内国外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国内有关机构和我国驻外使(领)馆、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海外社团组织等在来华留学宣传方面的作用,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