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中国大连留创园:助力跨越“达尔文之海”

关注微信

中国大连留创园:助力跨越“达尔文之海”

时间:2015-08-19来1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管筱璞

提到达尔文的“优胜劣汰”法则,人们并不陌生。其实,对于起步中的科技企业来说,从实现技术供给到满足商业需求的转变提升,也是一次优胜劣汰。这片生死之海,就是业内熟知的“达尔文之海”。

大连,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制造业基础雄厚,同时也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集聚地,是北方开放的窗口。如何帮助留学归国人员实现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身,跨越“达尔文之海”?作为省部共建留创园的代表,中国大连留学人员创业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中国海创周为平台

吸引留学人员前来创新创业

走进大连齐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厅,银光闪闪、形态各异的金属设备令人目不暇接。它们的用途更让人惊叹:每三千万年时差小于一秒的铯原子钟,将在国家授时中心投入使用;月球土壤分析装置,将为航天器、宇航员登月提供重要数据;吸氚在线分析装置和氢保护特殊材料处理装置,可解决核潜艇核心问题……

公司创立者郭方准,早年留学日本,2008年获得日本科技领域最高奖“文部科学大臣奖”。回国后,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系列超真空产品,获得20余项国家专利。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各大科研院所,还远销欧美10多个国家。他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第三批国家“人才”、大连市“海创工程”。与很多人一样,他因中国海创周与大连结缘。

“归国创业之初,最担心一不懂政策,两眼一抹黑,二不熟悉环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过来人,大连天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丕很能理解留学人员的不安。

2000年,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千名海外学子携带技术项目或资金投身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其中在大连留创园创业的就有400多人。

人才要回归,项目要落地。如何打造助力海归回国创业的快车道?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副主任陈严介绍,主要分“三步走”:先期,与驻外使馆、海外名校等合作,通过海外推介活动,邀请携带项目或寻求技术合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加海创周。接下来,借助国家及各部委的高端资源,实现海归与园区、创投资金和金融服务间的高效对接。随后,通过高端创业论坛和创业导师计划等开展服务,做好创业孵化的前端工作。

如今的海创周,早已由青涩步入成熟,人们不再关心声势是否浩大,转而关注能收获多少货真价实的成果。近年来,主办方更加注重实效,简化形式,对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从去年起,组委会尝试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今年,则首次取消展览,主体活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投融资服务为特色,把重点放在项目人才对接洽谈和落地引进上。

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主任曹静解释:“招才引智,说到底,是个信息沟通问题,重在畅通渠道。过去,海创周仅仅是一项短期活动;现在,要从集中办好主体活动向建立海外引才工作长效机制转变。”

大力实施“海创工程”

为留学人员提供政策支撑

六年间,从65平米到128平米,再到176平米、460平米、1200平米,一直到如今的2500平米,办公面积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李拓的创业征程。

2010年,受自己的留学经历启发,他在大连创办了芥末留学网。有别于一般的留学中介,芥末网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做留学服务,通过向海外校方收取广告、宣传费用和佣金来实现盈利,对学生完全免费。这无疑将对传统市场发起挑战与冲击。

一传十、十传百,凭借口碑营销,芥末网的业务量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现已开拓美、英、澳、日四国的在线业务。公司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百万级融资,目前正在洽谈A轮融资。

“对于创业者而言,起步阶段,资金扶持还在其次,场地扶持才是最急需的。毕竟,投资人来考察时,不能太寒酸。”李拓认为。以芥末网为例,前100平米办公场所由留创园免费提供,每增加1平米,租金为1元钱。每年仅房租一项,就能为他省下50余万元。

李拓所享受的优待,缘于他2014年入选了第五批大连“海创工程”。留英博士陈韦宁,回国创立了睿芯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6月入选“海创工程”。凭借园区提供的200万元无偿创业资金、300万元风险投资、三年16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入选后不足4个月,公司就从草创步入正轨。

根据相关政策,获得“海创工程”创业扶持资金立项的企业,将被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200万元的创业投资,不低于200万元的资金担保,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不低于1000平米的标准厂房,连续3年免租金提供不低于100平米的生活公寓。

很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曾表示,各地的政策都很不错,更看重地方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我们这是真金白银投入,兑现不打折扣,就是要解决归国创业者苦恼的资金、场地、生活问题。”曹静强调。

加强科技金融

打造助推企业发展的众创空间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是留学人员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孵化事业部部长孙彤分析,海归创业大多缺乏资金,加之在金融渠道的信誉尚未建立,很难通过贷款等常规渠道融资。而我国投融资环境尚不完善,风投机构较少,且多趋向风险程度低、成长性高的企业,起步期的小微企业很难赢得青睐。

“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打造一个金融助推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孙彤认为。

由此,大连高新区提出了“科技+人才+金融”的发展理念,用金融杠杆撬动人才创业,破解人才创业融资瓶颈。园区鼓励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做好上市后备企业的筛选和培育工作,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改制上市企业提供补贴。同时,留创园注重引导创新型孵化器将项目带到资本市场活跃的地区,吸引投资者。仅去年,创业工坊共带领近百个项目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路演,42家公司(项目)获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1.23亿元。

为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发挥出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今年4月,大连高新区特别制定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被称为“众创十二条”——设立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参股孵化器设立的天使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扶持资金;推行高新区科技创新券制度,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无偿发放“科技创新券”……

“‘众创十二条’坚持官助民办,从办公场地、创业服务、人才金融技术、孵化绩效奖励等四个方面对创新型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给予引导支持。”孙彤介绍,通过以上举措,有助于支持创新型孵化器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如今的大连高新区,已基本形成以天使、创投、风投、融资等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而实现了金融发展助推人才创业、项目落地,人才创业、项目落地反过来推动金融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