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赵磊:医疗机器人需放开市场,莫让体制束缚想象

关注微信

赵磊:医疗机器人需放开市场,莫让体制束缚想象

时间:2016-02-29来1源:千人杂志 作者:zhujunwei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病之后往往会去医院挂号就诊,医生根据病情给出治疗方案,病患根据医嘱接受治疗,这一切是再寻常不过的。而在国家“人才”专家赵磊看来,这些习以为常的场景都将会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出现而彻底改变,未来的医疗将不再以医院为起点,医疗将从家庭开始。人们借助于医疗机器人,可以监测到患病的端倪,并调整自己的健康行为,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此,赵磊博士特别强调,医疗机器人在未来更应被称为健康机器人。那时的医疗将不再局限于对某一时段、某一疾病、某一病变部位的治疗,而是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均纳入了观测范围,人类将进入全健康时代。

  赵磊博士对医疗机器人的猜想令人兴奋。医疗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大家族中的一员,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一些发达国家也陆续推出产品并进入应用,这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反观中国的医疗机器人发展,由于先天基础薄弱,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些差距。但赵磊博士认为,发展甚至飞跃并非毫无机会,医疗机器人领域目前并未全面开花,国外的发展也在初期阶段,中国应抓住机遇,找准发展点,后起而奋力追之。

  (一)医疗机器人自身及发展方向

  《千人》:医疗机器人目前的发展较其他类别的机器人还比较落后,有关医疗机器人的分类也尚无标准,您认为医疗机器人该如何分类,发展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赵磊:按照目前的研发与应用来看,医疗机器人可以分为四个大模块。首先是与诊疗相关的机器人。在这个大模块下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微创手术机器人。包括内窥镜下的微创诊疗,这种机器人主要利用它小巧、精准的特性,使手术更加微创、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后遗症更少。另一种是经皮穿刺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它不是在窥镜下而是在其他医学影像(如超声、CT、MRI等)下辅助的穿刺活检诊断或治疗。经皮诊疗包括穿刺活检、抽吸引流、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等。这一类诊疗机器人,顾名思义是用于诊疗的,未来会朝着微创、精准度高的方向继续发展。第二类是放疗机器人。目前的常规的放射治疗相对于其他一些治疗方法而言还是不很精准,常规放疗最大的问题是要先透过人体的正常组织才能达到病灶,所以常规放疗对人体的正常组织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它的焦点不够聚焦在肿瘤上。现在新的医疗机器人技术能使放疗更加聚焦,从全身不同的方位甚至是几百个方向去治疗肿瘤,并且它能随着人的呼吸、运动等各种变化随时调节,因此它的精度就更高,让患者“吃”的射线也更少。第三类是远程的机器人,这一类机器人与信息技术结合紧密,未来在战场和医疗水平低的地方可以运用到。

  第二个大模块是仿生假肢。通过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而实现。比如人的胳膊断了,通过一个假肢替代残缺的部分,通过脑机接口,人能实现对胳膊的控制,完成手臂的运动。

  第三个大模块是医疗服务机器人。这一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医院里面,取代护士,帮助病人清洁、日常护理,或者是有放射性的环境下替代护士,甚至包括临床的一些输液等精准服务。二是家庭里,针对康复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比如老年中风、痴呆等的康复训练。在这一方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未来不仅会有家庭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更需要家庭的健康机器人,帮助人们改善许多与健康相关的行为规范,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第四大模块是纳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不同于机械性的机器人种类,它是生物性质的机器人,能到达人体内部做一些修复,比如肿瘤的治疗。目前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非常积极。

  《千人》:您觉得发展医疗机器人从宏观上带来的影响是?

  赵磊:从我来看,医疗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十分落后的。人是相当复杂的,在医疗领域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未来的医疗将是一个全健康的概念,医疗过程将包括预测、预防、治疗、康复,如果我们想在这领域里真正有所成就,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将至关重要。因为人本身的能力终归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是刚刚所提到的在治疗领域、服务领域里的应用,许多事情用机器人操作反而更有成效,机器人参与到健康中,将会带来一些革命性的提升,解决很多我们人自身(大夫)无法解决的事情。

  另一方面未来的家庭负担将会特别重,尤其是老龄化群体以及康复人群数量庞大,我们的社会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去承担这些压力。与工业应用不同的是,工业上是为了提高精度提高效率,使用工业机器人换人,而在医疗机器人应用除了提供服务质量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既是为了填补人力的缺失。未来的健康机器人不仅补缺,还会比人本身做的更好。综合看来,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革命性的、整体改变人类健康的一个发展方向。

  《千人》:医疗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目前还很有限,您认为未来该如何拓宽它的应用?

  赵磊:首先医疗机器人这个定义范围就太狭窄了,我更倾向于定义它为健康机器人。可以看到,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医疗了。传统的习惯是人患病之后去医院挂号诊疗,而未来的疾病治疗将更多的从家庭开始,无论是日常良好健康习惯的养成,还是疾病的早发现、预防,到最后的康复,机器人发挥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治疗。所以从未来来讲,医疗机器人的范围应该更广,应该被称为健康机器人。

  为什么一定要放开思路去畅想未来的医疗机器人发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最初的研究与功能设计会对新事物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我们对机器人的研究是只针对某些治疗,从减少它的体积,提高治疗的精度出发,这仍旧是非常局限的。如果我们考虑到整体的健康方面,治疗其实只是很小的一个功能板块,我们日常的家庭服务机器人要包含治疗的功能,但它应该更广,要将智能、互联网技术、智慧医疗都涵盖在里面。医疗机器人切勿局限于治疗,一定要吸收全健康的概念,将机器人用于人类健康的各个环节,不仅包括医院内的治疗,更包括医院外的家庭健康管理。比如针对亚健康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健康人群,提供一些健康行为的辅助和帮助,培养日常的生活习惯,防治疾病。医疗机器人一定要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

  (二)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国际趋势

  《千人》:目前医疗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现实发展状况如何?主要瓶颈在于?

  赵磊:据我所了解的,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均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来说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个是基于窥镜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但这种机器人目前用于腹部较成熟,其他部位的使用还有差距。另一种是用于放疗的机器人。目前这两种机器人国际上发展十分火热,在国外应用较多,我们国内也有一些医院引进。但就我看来,这些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相对其他几类机器人来说,目前有几个产品比较成熟,但其成熟度和覆盖面还远远不够。其他的包括远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智能假肢、服务机器人都还处于研发阶段,还没有到应用环节。

  医疗机器人发展水平不佳,其实主要的问题在于医疗机器人本身,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存在局限性。医疗机器人最终要模仿人,并服务于人,而人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器”,所以这对医疗机器人提出的要求远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精准化、安全性方面存在许多挑战,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不管在国内外,大家都面临着很多挑战,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突破。

  《千人》:在共同的瓶颈之下,您认为医疗机器人未来该以哪一方面为突破口现在移动互联网是一大潮流,您认为移动互联网对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赵磊:在柔性、小巧等诸多发展方向中,我认为未来最主要的是要达到智能。智能化的实现能从整体上提升医疗机器人的品质。机器人是为人提供服务的,必须满足智能要求。医疗机器人如果能实现智能,那么它的安全性、精准性就都能得到保证。至于是否需要小巧柔软,这得根据机器人的实际应用需要去设计,有些微创机器人、纳米机器人需要小巧,有一些则需要做的和人一般大小。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朝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因为信息的交互是必须的。今后医疗健康的发展方向是家庭健康,终归大家这一辈子去医院看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健康需要考虑的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以家庭医疗一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生活将是智能的,现在我们已逐渐实现了冰箱、电视的智能,但我们最缺乏的是健康智能,所以医疗机器人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核心部分。

  (三)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千人》:目前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发展方面落后于国外,您认为落后的原因在于?

  赵磊:目前国内在微创机器人里包括内窥镜、经皮穿刺等的研发都在做,甚至有一两个企业也推出了微创机器人,但是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可能还只是噱头,几乎谈不上普及,这与国外的差别特别大。

  沉思下来,主要的原因在于几点:首先从机器人本身来讲,中国的基础就不太好,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本身在控制器以及精度工艺上有许多难点都没有突破。而进入医疗机器人,对各项技术的要求只会更高、不会更低,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到位。

  第二是我国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应用不给力,这不仅体现在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上,也是我国医疗设备发展的普遍现状。我们在做产业化的时候对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理解不够,我们总希望做一些高大上的东西,但真正有用的是要研究临床的需求,解决某一个点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做的很好,他们可能会花一两年的时间去研究用户需求,而不像我们国内,不管是否在临床中有用,有高技术就先去研究开发,很有可能最后出来的成果是没有实际应用的。

  此外,目前我国研发环境比较浮躁。医疗机器人属于高技术产品,在这种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做研究开发一定要静下心来,深入地去研究,一点点去做,因为大家都处于摸索阶段。研究一个创新新产品,不可能今年投入,明年后年就出成果,这一过程可能要历经五年、十年甚至更长。但是我国在科研领域很浮躁,恨不得立刻就有成绩验收或者发表文章,这样就制约了好产品出来。

  《千人》:您刚刚提到在我国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应用环节非常薄弱,您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

  赵磊:主要是体制方面,我们发展医疗机器人,研发出来有人用吗?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研发出了一款非常好的医疗机器人,能够去医院做很精准的手术,但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机器人可能无法如愿应用到医院。在我国医疗设备尤其是高端的医疗设备推向市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难点:第一,新技术产品的注册上障碍颇多。如果我们自主创新出了一个新的产品,当欧美发达国家还没有出现时,这个产品在我国的审批是相当困难的,甚至能拖好几年,有关部门因为害怕出问题,常常不敢轻易批,这种模式特别影响创新发展。大家整体上没有底气,认为中国不会领先世界。第二,我们自主创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以后物价和社保均没有保证。比如物价方面,各个省号称是一年一批,但有的时候经常排不上,或者多年也不批,许多新产品新技术经过一两年的“搁浅”再放开时也许就落后了。物价批不下来就没法收费,这对于市场是不利的。另已方面是社保,新的医疗产品出来后如果社保不覆盖,推广也是十分困难的。第三,医院对高新技术产品基本崇拜国外进口,对国内产品本身就不太信任,做高新医疗设备非常难。

  《千人》:那么在国家层面,该如何为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赵磊: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些规划,比如科技部等部门有一些项目。在我看来,发展医疗机器人不需要其他的政策支持,国家最大的支持应该是放开市场,给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部分医院越做越大,但医院有钱了都去买进口设备,反正是国家买单。因此我们国家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研发出来的机器人产品是否能有市场接受度。

  国家对机器人不需要投入资金支持,首要的是要把市场放开,国家把住安全监管关,将注册、物价、社保等都灵活一些并提高效率。剩下的交给市场去运作,这样企业就很有动力去发展。市场放开之后会形成竞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而如若国家来做,由国家做规划,在市场结合度上就没有优势了,可能今年发展微创机器人是贴合需求的,明年则不是了。如果由企业来主导,企业会时时与医院、家庭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市场需求一旦发生变化,企业能立即调整方向,而国家规划则没有这方面的灵活性。

  就我的经验而看,市场只有放开了,才能产生活力。而国家只需要把握住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提高效率就可以了。

  《千人》:我们知道,目前在医疗机器人的引进方面国家还不够放开,您对此如何看?

  赵磊:作为国内的医疗设备企业,我对这一点目前还是认可的。对于目前高端的垄断技术,国外的企业基本是以暴利的形式将设备卖给我们。从国家整体的医疗资源配置上来看,我们不应该花这么多钱去做这一件事情。医疗机器人的设备的应用不像工业机器人一般比较广泛,有一些设备应用的领域非常狭窄,放在医院里也只能为很非常少的人群服务。现在国家对这方面设置了一些限制,也是人之常情。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高新技术的态度,在本国技术还比较落后时,一般采取的是保守的策略,终归国家利益与安全是最重要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限制其实是不合理的。从国家战略上,我们需要一个活性竞争的环境,但这个“放开”不能急于一时,要给国内的市场一些时间,可能历经数年的发展,国内的企业看到了市场需求,找到了发展的关键点,在国内发展打下一定基础之后,我们应该将市场彻底放开,大胆地去参与国际竞争。

  《千人》:医疗机器人相比于工业机器人,是一个更精致的产品,那么这对我国的制造业提出的要求是?

  赵磊:这一块的确是很大的挑战,即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国发展了很多年、投入了很多,都还没有较大突破,医疗机器人将是更大的挑战。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方面起步的比医疗机器人要早,但我觉得医疗机器人更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技术积累非常薄弱,人才储备也不足,这对于前沿产业的发展阻碍是致命的。但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对产业升级十分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出台了很多人才计划,也培养了许多本土人才。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其实有能力去实现突破。

  《千人》:结合国外的发展方式,您认为我国的医疗机器人该如何发展?

  赵磊:之前我们提到的微创机器人、放疗机器人,美国在这一方面是做的比较好的,美国发展方式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美国在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市场需求调研,找到了几个最关键的应用点,从这些应用点出发,继而做深、做精。而日本的服务机器人同样也是如此发展起来的。

  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得根据市场需求去系统地规划,盲目发展是不可行的。一个机器人不可能实现所有的功能,目前的智能化水平还达不到这个要求。然而按照寻找需求点的方式,一旦某一点被突破之后,再做精做广,一步步实现更全面的功能。所以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发展,首先应该把机器人的概念放宽一些,以现有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作为基础,找准某一个发展点,从社会需求出发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中风老人的,不能自理,能不能做一个机器人能帮助他翻身?喂饭?做饭?社会目前对这一类机器人有需求,我们一开始不需要做的太复杂,对自由度、智能要求也不必太高,先用它来代替人,解决某些问题,能提高服务质量、家庭的健康生活质量即可,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接着往深处做。比如基于内窥镜的微创手术机器人,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做七个自由度的,可以做少一些自由度的,只要能辅助人把内窥镜拿稳了,解决一些问题,从这步开始,慢慢往前走。

  专注于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好,远比拉长战线好高骛远要科学得多。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我们得耐得住寂寞,做好前期的调研,找对突破点,然后做好规划设计,静下心来去开发。

  《千人》:您对我国的医疗机器人发展有什么期待?

  赵磊:现在机器人行业本身在全世界的发展多还处于初期,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一直落后于国外,往往是国外出了新的产品,而我们则可能要历经五年甚至十年才能推出同水平的产品。这与过去的经济基础、技术积淀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意识是相关的。在现在的发展情况下,我们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人才储备越来越充足,尽管我们在机器人领域比世界脚步慢了一些,但并不如其他领域里的差距大,如果现在开始去投入、去规划,未来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有可能很快就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这样的机遇不容错过。

  【人物简介】

  国家“人才”专家、新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