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培育的含义及方法
关于人的素养,我们可以大体上总结为四部分:文化素养、业务素养、思想品德素养和身心素养。其中,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发展根本,它体现了人对社会和自然的了解;业务素养是人的立身基础,它包含知识技能技巧和工作能力等;思想品牌素养是人的灵魂和价值观,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身心素养则是前三项素养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能力。
那么,什么是素养培育呢?优胜教育集团特聘专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教授讲:真正的素养是对外部事物的一种认识和加工的能力。
而优胜教育旗下综合素养培育中心优胜派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素养培育并非是由若干“素质”排列组合而成的课程体系,而是代表现代先进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哲学观,同时也是指导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核心方法论。它通过国家整体教育目标重建、教育评价改革、教育方法改造等核心方法,竭力解决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填鸭式教学”、“高分低能”、“一考定终身”、“后劲不足”等深受诟病的教育问题。
素养培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国家于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的演讲中提到素质教育,其中有一句话非常形象地阐明了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就像人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一个扣子扣错了,其他的就都错了,人生的扣子要从扣好第一粒扣子开始。所以素养的养成需尽早,素养的培育更应该趁早!
素养培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通过基础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三大素养的培育,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养精英人才。如果我们家长朋友只注重孩子某一方面的教育,或者过早地引导孩子的兴趣朝一个狭窄的方向发展而忽略掉其他素养的培育,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不利的。我们周围有很多家长朋友还存在这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素养培育就是才艺学习,在课余时间给孩子报一个才艺辅导班就行。
其实素养培育包含很多内容。“优胜派”综合素养培育中心的素养课程分为三个体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分别对应不同的课程组合以及习惯、能力培养目标,基本能够满足孩子在小学阶段成长的需要。其中,基础素养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全脑记忆、少儿播音主持艺术、英语、阅读启蒙、拼音识字等训练,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力,并实现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人文素养通过对人文百科、秩序养成、国学、音乐启蒙、主题艺术等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善良的品质性格和优雅的艺术修养;科学素养则通过动手操作和体验式教学,普及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头脑灵活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素养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愈早地激发和培育孩子的综合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老觉得孩子是一张白纸。但是打个比方,一个一两岁刚会说话的孩子,你问他:这是什么?他可能就会跟你说:这是一根粉笔,或者他会说出一切以前他接触过的东西,包括见过的、听过的,他就会去给它定义。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孩子无论多小,只要他具备了语言能力,他就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立概念。”这是优胜教育集团教学质量研发中心总监田旭先生在谈到“小孩子是否什么都不懂”这个问题时做的一个经典解读,为我们生动地论证了为什么素养培育要从娃娃抓起。
总之,素养培育已不仅仅再是一个只存在口头上的话题,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家长朋友如果能尽早地了解和关注素养培育的政策和方法论,从科学的角度去培育孩子的综合素养,无疑会让孩子获得卓越的竞争力,领跑未来。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