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博士求职找高校, 是思维所困还是环境所致

关注微信

博士求职找高校, 是思维所困还是环境所致

时间:2017-10-17来1源: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91boshi

本人博士毕业已经两年,从当时看着师兄师姐找工作,再到自己就业以及两年间师弟师妹找工作的现状,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1

本人毕业于四川某985,21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博士,现就职于位于世界五百强的央企,从事数据分析相关工作。

对于博士找工作情况,首先还是从我了解到的现状谈起。提起博士,大家似乎对这一学历充满了膜拜之情,尤其作为一枚女博士,更是让大家看做“第三类人”充满了好奇。

而身在其中的我们,却是觉得在这个耀眼的光环的背后,有着他人所不为人知的太多艰辛,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所有的读书生涯中,恐怕读博期间是最痛苦压力最大的一段学习经历。对于博士找工作,大多数人都认为有着这样的光环,难道还发愁工作吗,肯定有一堆的offer等着我们来宠幸吧,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毕业于2015年,在我毕业之前,我看着我的师兄师姐找工作还相对顺利,他们基本清一色的将简历投到了高校,只要在校期间成果不错,表达流畅,一般的2本高校很多还是向他们投来了橄榄枝,并且学校都能提供编制。因为在省会城市,一般的高校已经不再提供大笔的安家费了。

如果你愿意选择去西北、贵州或是广西地区,那里不仅能提供几十万的安家费,有的还能提供一套住房,听起来还是感觉很不错的。因而当时在我的认知里,高校虽然待遇一般,但是各方面条件很好,又有寒暑假,可以继续做科研,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时,和我同宿舍的一个师姐,她算是一个特例,因为不想再做研究而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去了银行,我当时还有些不解,现在想来这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2

当到了博士三年级的时候,我也开始面临就业这个问题。

似乎这就像一个思维惯性,我所有的简历都投向了高校,开始我的面试之旅。为了能找到工作,于是我开始广撒网,只要是高校,不管学校如何,我都投了简历。陆续开始收到学校的面试,带着简历,带着满满的自信,去开始面试和试讲。好在读研和读博期间,都有过当讲师的经验,所以讲课不是问题。

但是经过几个学校的面试后发现,现在学校的要求提高了,一是更倾向于要男博士,二是更看重海归博士,三是需要有SSCI或SCI的论文。像我们这样的土鳖女博士已经没有太多优势了。不过运气不算太差,一个二本院校的二级学院还是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就在这个时候,面试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某重点财经院校的会计女博士,就是这个相遇改变了我后面的诸多想法。

这名会计女博士,简历可以说相当漂亮,海外留学背景,本硕博专业一致,正是现在各大院校所需的财会专业,科研成果丰富。她当时和我聊天说起,她其实根本不想进高校,而家里人觉得,又不靠你养家,去学校当老师又轻松又有假期多好。但是在她看来,她的师兄师姐基本都进了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财会专业进高校只是当老师,确实浪费了。

更现实点说,几年后,大家同学聚会问起收入,人家都是年薪收入几十万,而我一年只有几万,太丢不起这个人了。她的这个想法,确实让我吃惊不小,大家不是都认为高校很好吗?或许是专业不同,但同样作为商科专业的我的师兄师姐似乎没有谁告诉我,企业或许金融机构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后来和她的聊天中,知道我的专业后,她推荐我投简历到现在这个单位试一试。我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了简历,但看到只招3人,确有近3000人投简历这个情况下,就在第二天我毫不犹豫的撤回了简历。一是觉得我不是相关专业,二是自己真的没有自信能进这样的企业工作,所以索性撤回。

可是没有想到就在简历撤回的当天,单位人董部的老师就给我打来了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和原因,认为一个博士怎么投了简历又撤回了呢。知道我的顾虑后,这位很好心的老师,直接让我去公司面试。

就这样经过了多次面试,和一段时间的实习,我就留在了现在的公司工作。而给我抛来橄榄枝的学校,我最终委婉拒绝了。因为我深刻知道,尽管进入这个企业估计和我的专业不是那么相符,但是能重现开始一段工作学习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更重要的是单位离家近,收入远远高于在学校的待遇。

进入单位后我才知道,这样的单位能进来确实有一定的幸运成分,如果我选择放弃可能终身都不会有机会去体会在里面工作的感受,而学校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还有可能回归,本科不行专科院校还是可以的。于是毫不犹豫的签定了所有的就业相关手续。

当我回到学校把这一切告诉我的导师和同学们,他们都非常意外的惊诧,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企业真的很好你是怎么进去的,是不是家里有关系。其实我当时就在想,我只是给了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没有任何关系,而很多时候你们的思维都局限在了高校。

3

现在博士毕业,博士们大多数更愿意选择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或是因为形势所限继续攻读博士后,而更多的仿佛是形成了思维的惯性。而身在高校的作为“青椒”日子,确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

首先,谈下收入

这两天看到一篇贴子,科研平台“小木虫”发起了一个关于“国内高校教师待遇大公开”的待遇,大家以“高校所在省份+学校层次和性质+本人学历+职称+月实发到手工资+全年全部收入”形式发帖或留言。

至少有几十个博士和硕士参与了活动,从内容来看不同地区的收入还是差距比较大,沿海地区的以上海和北京为代表的地区收入明显会高些,副高年收入可以达到15-20万,有的甚至40万,估计和专业有关。但是这一地区的高房价,年收入20万确实又杯水车薪了。而大多数地区的高校青年教师一般年收入都是十万左右,或是不到。而在四川地区,我周围的师兄师姐在高校工作的年收入通常不到10万,科研课题奖励另当别论,众所说周知科研项目和国家级课题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的,即使有课题,报账又是一个让人头痛的过程。

而博士毕业时候,大多数人都面临着成家生子的问题,而对于女博士更是需要开始考虑生育的问题。而面对这样的待遇,如果没有去那些能够提供大笔安家费或是住房的高校,博士们马上就面临买房这个首要问题。而刚毕业的我们,真是一穷二白,人生似乎才是真正的开始。而这样的收入,年收入不到10万的情况下,如何去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啃老,或是将成家大事一拖再拖。

然后,谈一谈大家都羡慕的高校假期。

一说起老师,让大家最羡慕的就是“你们有两个大假呀”,果真是如此吗?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等我毕业后,我发现我那些留在高校的同学们,假期里并没有到处潇洒的去玩。相反,都是在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时间写论文改论文,或是做课题写项目。因为只有假期才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而平时上课时间都比较零碎。其实,对于这一点在读博期间我也深有体会。

读博三年没有一个寒假是踏实过的,都在忙着帮老板写申报书,因为每年春季都是国家自科和社科项目提交申请的时间。老板其实心里也着急,于是整个寒假包括春节都在不停的修改申报书,所以根本没有心思到处去玩。

而暑假也是一边做着老板的事情一边写论文和投稿,就像当时很多同学的感受一样,就是让你去玩恐怕都没有太多心情,一想着论文还没写好,还没有发表,这些所带来的无形的压力就将所有激情都熄灭了。以至于毕业后工作第一年春节,全家出去旅游的时候我才觉得我好久没有在春节这么放松了,都有点不可思议,不用再去反复看邮箱,不用再满脑子为还没有写完的报告而焦虑。

所以,事实上如果在高校,尤其现在很多高校不再有编制实行考核制,大多数青椒是没有太多精力和心思去无忧无虑享受这两个所谓的大假。而那些已经成家的青椒们,更是忙着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着科研,因为很多家人也不理解,你已经放假了理所应当要在家带孩子。如果是女老师放假在家带孩子情况还好些,若是男老师在家带孩子,还要写课题,而老婆天天在外上班,时间长了估计又是另一番感受了吧。我周围的师兄就有类似这样的情况,牢骚也不断,但确又是事实,谁让你有假期呢,那只能麻烦你在家做饭看孩子。

再谈一下,时间自由这个问题。

很多博士就业的时候,包括当年的我,也觉得去高校时间相对自由,不用坐班,上完课就可以回家做自己的事情。而在整个读书生涯,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这个过程,这确实是一个惯性。到现在我也仍然觉得朝九晚五有时候还真是难熬,羡慕那些高校的同学。但是又回到那个问题,这些自由的时间里,青椒们真的放松去休闲了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在现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和压力下,只有那些本身家境很好,没有太大追求,只要有个工作就好,到学校真的就是混日子的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大多数青椒们都是每天忙碌着一方面是备课,忙学校里安排的各种事情,另一方面就是写论文申报课题。以前读博的时候,时间安排相对单纯,真的就是一门心思做科研。

而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事实就并非如此了,太多烦躁的事务需要处理。而且学校给老师排课也不会太少,如果真的少了,工资又少的可怜。因此,所以在不上课的时间,青椒们都在不断挤压自己的休息时间写论文或是备课。所以看起来好似没有朝九晚五,只是把办公地点换到了家里或是其他地方,而且会经常心甘情愿的加班。

4

回到正题,关于博士找工作,从以上三点分析,似乎进高校并不是一个良策,但为什么我身边很多的博士尤其是文科类博士还是愿意进高校呢。

我觉得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校里呆的太久了。

从读本科到博士,如果一直读下来,至少都需要9年的时间,有些博士阶段可能需要5年或是6年才能毕业,时间累积就更长了。长时间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已经养成了这一习惯,相对于社会的复杂,校园是清静和单纯的。所以,博士们愿意选择留在校园里继续这样的生活。

第二,与社会脱离太久了。

刚才提到在校园里呆的太久了,那必然去社会里锻炼的时间就很少了。我很多同学从未到社会去兼职过,一直生活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不知道外面的企业里是如何运作的,觉得自己好像在企业里无法生存,而已经习惯了科研生活,即使又苦又累也心甘情愿。而事实上,当我进入企业后我才发现,尤其是大型企业、外企或是咨询公司,还是很需要博士的,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并且待遇都不菲。在我看来,尤其是经管类的博士,真的需要到企业和社会里去历练下,才能真正认识到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那些管理和经济知识是如何运用的,而不是坐在图书馆或是电脑里读文献所能体会的。

第三,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

我身边的同学,有的是真的学术狂人,天赋异禀,写起论文废寝忘食,并成果卓著。这样的同学进入高校,无疑是正确的,继续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努力,即使现在待遇一般,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大牛,不再为生活发愁,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更多的同学,其实并没有那么热爱学术的,在学校的时候因为有老板压着,毕业的事情推着,不得不潜心下来写几篇论文为了毕业,为博士论文最后拼搏一把。就像很多人开始读博士一样,没有几个是真的的热爱,大多数都是一时冲动或为了那个头衔而来的。因此,这样的同学在没有想好自己做什么,大家又似乎都投简历去学校,也只有按部就班,即使就是进入高校后也是无比痛苦。因为现在的考核制,无疑就像又读了一个更难的博士学位。

5

那为什么广大博士们选择会集中在高校,而不是广撒网或是去企业历练呢?

本人看来有几点,

第一,信息不明确。

现在社会包括公务员系统和行政机关,对博士提供的平台有限,即使有这个需求,在招聘的时候相关信息也不明朗。这就让广大面临毕业的博士不知道自己能在这样的机构做什么,而产生困惑,不敢投简历;

第二,缺乏宣传效应。

我在企业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咨询公司,他们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包括博士和博士后在参与项目。但是在校招的时候,这些咨询公司宣传力度却不够大,这让很多本来就相对脱离社会太久的博士,就更加不了解情况。不仅不知道有这样的一些企业的存在,而且不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能发挥什么效应;

第三,不知如何用好博士。

前段时间和我一起入职的一个工科博士离职去了高校,我当时很震惊。一方面他进入这个企业专业完全是对口的,而且进入的相关科研部门。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跳槽这个行为,但和他聊后也有类似感触。企业里需要博士这样的专业人才,但有时候确实领导能力有限以及工作氛围的问题,没有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和实现该有的价值,自然就留不住人才。就像网上一个段子,一个领导问一个博士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博士说学的材料学,领导说那好呀,赶紧把我这个会议材料写写吧。听起来真的是啼笑皆非,但现实中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博士们又不得不回到高校,似乎回到了一个保护伞里继续开始日复一日的科研生活。

因此,博士就业一方面要习惯打破一个定势的思维习惯,多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一个市场情况,结合自身情况评估后作出选择。

如果是真的热爱,那毫无疑问继续博后或是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最佳选择。

如果是本身没有考虑清楚,家庭情况一般,尤其又是男博士,似乎可以考虑更多的出路去闯一闯,暂时放下心中所想的那份稳定和安逸,高校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换个选择又是一番新的天地。  

 

此新闻来源于UCAPP教育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