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人才论点 > 专访吕薇: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关注微信

专访吕薇: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时间:2020-12-23来1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凌纪伟)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要重点抓好“八大任务”,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八大重点任务之首。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推动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新华网就科技发展相关话题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委员吕薇。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

新华网:明年重点部署的八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排在第一位,这一部署有何深意?

吕薇: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明年八项任务的第一位,说明科技创新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可以分为有几个层次:

一是加强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如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基地,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等,建立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和符合科技规律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核心在“新”字上,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新的体制机制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领域和项目的特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分类进行组织实施。比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战略工程技术的突破,主要解决有无问题;还有如芯片等面向市场、面临全球竞争的战略领域,在决策机制、组织方式、激励机制、评价和需求政策等方面采取适合的方式。

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科研组织体系,集中全社会优势科技力量,统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和成果转化全链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分层次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新华网:基础研究是我们的一大短板,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应该如何更好促进基础研究发展?

吕薇:基础研究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阶段有关,随着多年积累,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一些领域进入世界技术前沿。但还必须看到,我们的技术能力跟跑多、领跑少,原始创新少,基础科学研究是短板,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对外的依存度较高,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不稳定风险。因此,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加前沿技术供给能力,在核心关键环节取得重要突破。

基础研究是重大科技创新的源头和重要基础,历史上几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源于或依赖于重大科学发现和理论的突破。要分层次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基础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基础研究,也叫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主要是探索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的实验性和理论性研究活动。另一类是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凝练科学问题,解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比如目前集成电路芯片的升级依赖于材料、结构算法和工艺上的科学突破。目前,许多前沿关键核心技术依赖于基础研究支撑和科学问题的突破,要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

从基础研究到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稳定支持和积累,要经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等一系列过程,如我们熟知的人工智能于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概念,经过多年的探索,随着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至今才逐步得到应用。

科技创新要聚焦实体经济 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新华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如何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取得新作为?

吕薇:科技创新要聚焦实体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方面,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智能技术等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投入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