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引才活动 > 我国人才流失与聚集

关注微信

我国人才流失与聚集

时间:2013-12-16来1源:博士人才网 作者:91boshi
 据报道,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中科院曾经对涉及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物理、农业、数学、化学六大领域的1907名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当前任职比例的国家排名中,我国在物理、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物理、数学位居第九,计算机位居第八。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也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为什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人才流失仍然非常严重?我国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究竟有哪些差距呢?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对周边各类人才的了解,我国目前解决人才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待遇,包括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等,但是真正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已经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对于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不会有非常强烈的要求。因此,仅仅打待遇牌,只能对部分人才产生吸引力,其效果往往难以完全达到预期。而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宏观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发达国家由于发展先机,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自然环境,都达到较高水平。而依此观照我国,可以发现差距还不小。在社会环境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我国的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当中,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无论是居住、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我国很多城市都面临较大压力。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环境污染、食品污染问题频频曝光,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全世界对我国自然环境状况的评价。

  其次是科研软环境问题。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能否全心全意的从事专业工作,是体现他们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裙带关系、不正之风等问题,在科研领域同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研人员一旦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牵扯许多精力。许多海归人才在回国之后,都面临一段时间的“转型”,虽然业务能力和语言都没有障碍,但是在国内的专业交流中,却好像面对一面玻璃墙,明明看得见,却又无法进入。而且,我国的科研体系目前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待遇与成果紧密挂钩,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问题不断出现,能够坐冷板凳潜心研究的科研人员,往往难以立足。

  客观地说,中国开放时间并不长,多年来的封闭导致许多政策的僵化,缺乏一个系统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而发达国家的人才政策体系比较成熟,不同类别、层次的人才,都能在这个政策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作为集聚世界顶尖人才的美国,就拥有一个全面的移民体系,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签证进入美国发挥作用。目前奥巴马政府更是在吸引科技人才上大刀阔斧改革,准备直接给予高学历的科技人才绿卡,而无需事先找工作。而我国的人才政策都是特殊性政策,一方面覆盖面非常小,另一方面配套政策缺乏。

  因此,要把我国变成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高地,除了依靠高待遇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在软件硬件上都下功夫。一方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全面的宏观环境改造,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环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治理力度。另一方面,要进行全面的人才政策梳理,建立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改革目前科研机构和人才考核机制,宽容各类探索性和高风险研究的失败,避免追求短期成果的倾向。对一些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终身职业体系,保护高层次人才进行自由和独立的探索。

  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前途最终取决于人才,我国只有成为最吸引人才的国家,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