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华,男,1977年出生。郑州铭生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归真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企业档案<<<
铭生祥集团组建于2014年初,旗下有铭生祥大药房,铭生祥食品,铭生祥全息健康管理,铭生祥商贸,铭生祥实业五家公司,药食同源,专注健康。
□经济视点报记者 孙雅琼
“活着干,死了算。”
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记者随口问起杨松华对今后退休生活有什么打算。他凝神沉思近几分钟,郑重地抛出来这样一句话。
这与他接受采访时对工作侃侃而谈的形象大相径庭,但也在情理之中。
“我的爱好就是工作。”他曾这样对记者表示。
短短几句简单、甚至略显粗糙的话语,却是杨松华对自己工作的认真诠释。
人都说“诗以言志”,但话语同样能彰显一个人的性格。正如这句朴拙爽直的话一样,面前的杨松华讲话干脆利落,豪迈大气。
在近五个小时的谈话中,“重然诺”成为他反复强调的重点。在他看来,要做事先做人。重信守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虽豪爽义气,但不同于那些崛起于草莽之中、行事仅凭经验判断的企业家群体,博士学历的杨松华身上有着多年学术研究浸淫出来的理性与克制,再加上专业领域的优势,让这个双料博士在商海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在外人看来,杨松华尽可值得艳羡。论学术地位,医学博士学位本已罕见;谈经商成果,如今集团化运作、五大模块全面发展的良好局势更让人咂舌。做好任何一方面已属不易,更遑论花开两朵、齐头并进,这让杨松华在他的朋友圈中堪称“传奇”。
或许只有杨松华自己知道,“传奇”背后是怎样的坚韧与磨砺。
“双料博士”的炼成
在杨松华用来待客的茶社里,古色古香之余,随处可见砖头厚度的医学论著,给本来安闲的环境平添了几丝严肃。茶艺师告诉我们,只要有空,杨松华就会坐下来翻看书籍,很少有“放空”的时候。
谈及读书这个话题,杨松华本人的回应更夸张,他几步走到放包的桌边,打开包,从中掏出一本书递到记者面前,“我的包中一定会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产品资料,一样是书籍。只要有空,我就会看”。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杨松华用行动彻底打消了别人对他所谓“运气”的揣测,让人心甘情愿将他奉为“传奇”。
1977年出生于濮阳农村的杨松华,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贫穷。
1988年,杨松华考上初中,和众多家境贫困的学子一样,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考上师范,“吃国粮”。
1991年,第一次初中毕业,杨松华落榜。来年再战,继续落榜。第三年,好不容易进入录取名额,又因为别人加分,他还是与梦想擦肩而过。第四年,杨松华背水一战,年终成绩全校第一,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传来一个噩耗:复读生禁止参加考试。
杨松华傻眼了,这让他欲哭无泪。
1994年4月3号,杨松华收拾包袱,含泪离开校园。
断了“吃国粮”的念头,杨松华只能靠打工养活自己,他来到当地一家宾馆打工,开始了做服务员的经历。
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多干活比较卖力。看中了杨松华的吃苦耐劳和机灵劲儿,当时的经理把杨松华调到总台,让他历练。将近一年的迎来送往,杨松华锻炼出了许多人情世故,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杨松华从宾馆辞职,学了3个月的驾驶,又到了当地一家建筑企业开车,做些杂事。
大多数故事到了这里,都要开始定格。而如果当时的杨松华安于现状,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传奇”。
杨松华在给人打工的日子里,不止一次的迷茫,他感觉这种现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对于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怎么做,他也不清楚。值得庆幸的一点是,他始终相信,一个人没知识没技能就活得没有尊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决定重拾梦想,报了河南医科大学的成人教育。
这个决定,让杨松华原本晦暗的世界透出一丝亮光。
到了成人教育班里,杨松华很快扭转了对学习的认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愿望。虽然底子十分薄弱,但凭着不服输的韧劲儿,杨松华给自己定下了“日事日毕”的标准,逼着自己不断学习,成为班里最早拿下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看到希望,杨松华告诉当时的一帮哥们,自己要考上研究生。当时所有人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觉得杨松华脑子有问题。一位现在仍较好的铁哥们儿偷偷找到了杨松华:“像咱们这种阶层的人,考什么硕士研究生呢。你别说大话了,省的以后招人笑话。”
杨松华倔劲儿上来了,“我就是敢说敢做,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到。话说出去就是给自己鞭策,必须完成。”
稻盛和夫[微博]在他《活法》一书中说到:如果你决心执行到底,连上帝也会感动。
或许是杨松华的诚意感动了上天,2002年,杨松华如愿的考上了郑州大学统招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凭借着超强的学习力,他的博士征程一路走来也顺遂了很多。
“误”入商途
一个故事总有很多种假设。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杨松华考研读博之后,应该如大多数醉心学术的人一样,成为教授,桃李满天下。
又一次误打误撞,让杨松华选择了如今的人生。
考上研究生之后,高昂的学费与生活费让杨松华捉襟见肘,他急需一个工作养活自己,无关出路前景。一开始,因为英语较好,他学习之余就去一家语言培训中心做讲师,挣点课时费。2003年,他进入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兼职,一待就是两年。
“当时是做销售,拿提成,提成还不错。到了2004年,我已经小有积蓄,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长安之星。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并且取得了点成绩。”谈到自己兼职打工的经历,杨松华有点小得意。
就是这个经历,让杨松华萌生了对医疗行业的兴趣。
2005年7月,杨松华顺利硕士毕业,考上博士。与此同时,他开始筹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河南省万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2月14号正式成立,做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销售工作。就这样,杨松华一边读博一边经营公司。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的时候,猪都会飞。创业伊始,因为行业大势不错,杨松华也挣了些钱。但很快就赶上全国医疗行业整顿,日子不好过起来。
“2006年下半年,公司几乎没有一次成交,这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来讲是致命的,前期开张铺垫、市场投入那么多,一下子青黄不接,让人都喘不上气来。”那段日子让杨松华很是揪心。
特别让杨松华欣慰的是,即便公司半年没有开张,团队中也没有一个人提出离职另谋出路。
“到了2007年初,确实是支撑不住了,后来我就对兄弟们说,有门路就去找门路吧,现在就是支撑不下去了。然后我也去北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医学市场部当了半年经理,找出路嘛。”杨松华称。
他告诉记者:“2007年是我人生至今最艰难的一年。这一年,我父亲、我爷爷相继去世,学业任务十分繁重,女儿又同年出生。所以说人呐,不经历事情不行,你只有经历过风雪雨霜的洗礼,面对问题才能淡然。”
百困交集之下,杨松华依然咬牙坚持,决心一定要完成学业,并且一定要把万通这个品牌坚持下去。08年初,杨松华博士如期毕业,二次创业的万通公司也经过转型大客户配送而生意好转起来。至此,杨松华和他的事业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季。
“大健康战略”起航
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杨松华的事业战略异常清晰,那就是:深挖药食同源理念,进军并深耕大医疗、大食品的大健康领域。
在杨松华的名片上,已经发展成熟的万通实业被刻意略去,他更在意新成立的铭生祥大药房 铭生祥食品、铭生祥商贸、铭生祥全息健康管理、铭生祥实业等新拓业务模块介绍给众人。再加上今年1月新代理的归真堂熊胆粉,杨松华的产业链拓展经营可谓节节开花。
“你看似我现在是多元化发展,其实我没有,我所做的都集中在健康产业,药品和食品。药食同源,食药同根,最终都是专注健康。”杨松华强调。
专注医药行业的杨松华对信息十分敏感。
自从国务院于2013年10月14号发布了一个关于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的若干规定之后,杨松华开始了筹建大药房的准备。杨松华告诉记者,今年在郑州要建30家铭生祥大药房。目前,两家店已经同时开始装修,建设。
“铭生祥今年除了要构建完成30家连锁(店)外,我们还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要拿到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还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二是要向国家提交直销牌照。”杨松华表示。
此外,于今年1月7日签下省级代理协议的归真堂熊胆粉项目,目前(营销渠道)也已铺完一半地市。
“今年发力,整个河南市场突破一个亿是没问题的。”杨松华大胆放言。
但他认为,自己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深入的了解之后做出的判断。
“从1月7号建立后,能做这么快,就是因为人脉。毛主席有一句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之所以做这么快,就是团结身边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首先从我的员工开始,抱着一种共赢的心态做事。在我看来,经销商和厂家是可以共赢的,老板和员工也是可以共赢的。当你抱着共赢的心态去做事,而不是怎样才能缩减成本提高利润时,你的成本反正会更小,利润也会更多。因为厂家、员工已经和你站在一条线上,他们会全心为你考虑。”杨松华如是说.
“优秀已经没有竞争力,只有卓越才能生存”——专访杨松华
“所谓成功,就是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坚持”
经济视点报:多年经商有什么心得体会?
杨松华: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住。成功的秘诀就是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再坚持坚持,必须得坚持住。人下坡时很容易的,稍微一松就下去了,你不一定是落到坡下面,也可能一松手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因此我每天都是惴惴不安,如履薄冰,什么时候都不敢懈怠。
经济视点报:在你面对失败的时候,有没有总结过自己最大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杨松华:创业一开始就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打算到最后往往是最坏的结局。看不清的时候要做最保守的打算。否则容易造成膨胀和浪费。
企业初创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赚钱的时候一定要忍得住,别心慌。赔钱的时候也要立得住,别心乱。再者就是再小的公司你也得定战略,定好战略就分阶段实施。中间遇到困难绝不可毁弃,可局部调整。战略不要随意,慌乱。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做商业什么最重要?你的商道是什么?
杨松华:三个字,重然诺。说话算话,一定要兑现诺言。所有的群体你都要尊重,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做商业再没有比信誉更重要的。谁不守信用,在商业上你能走两步,但你绝对走不了三步。
经济视点报:你对目前状态满意不满意?
杨松华:一半满意。因为这8年创业历程,有一半是学业,一半是事业,如果重新让我选择的话,我现在只会选择一样去做,因为人难以一心二用,两者兼顾很困难。我建议做商业,还是专心去做一件事。什么事情想法不要太多,要给自己做减法。短期不要比谁走得快、谁跳得高,而要看谁走得远。
经济视点报:你个人对时间的分配怎么样?
杨松华:现在公司构架越来越庞大,模块越来越多,采取分级管理,放权授权。但是我本人一直还是一个战士,一直行走在各个业务的运营环节。我除了运营是一个统领者、协调者之外,还是一个执行者。一个老板始终不能离开一线,离开一线你就不接地气了。
经济视点报: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
杨松华:我的爱好不多,运动也不多,就是写写书法,写字看书。我的乐趣就是工作,在工作当中才能体会乐趣。
经济视点报:有没有给自己未来做个规划?考虑过退休之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杨松华:没有,我从来没想过退休,离开过我的企业。我的唯一目标就是贯穿始终,引领我的企业,向前再向前。
经济视点报:人总有退休的时候。
杨松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企业就是我生命的承载,我的幸福和快乐就在工作上。我的远大梦想就是:撑民族产业,立民族品牌, 升民族意志!
“管理不狼性就不出成绩。”
经济视点报:你的管理风格是怎样的?
杨松华:我做事风格比较强悍。不停、不等、不靠。不会因人、因事、因钱耽误进程。不能因为某个人影响部门流程。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我做不轻松,执行力必须强。你领着一群小白羊小白兔,怎么打仗啊。
经济视点报:强悍的管理有没有前提?
杨松华:有,待遇很优厚。而且之所以说话有权威,是因为我讲信用。我从商这么多年,信用上可以说铁板一块。这也是我创业时半年颗粒无收,团队却无一人走的原因。
经济视点报:你的管理风格比较像任正非,喜欢军事化管理?
杨松华:对,不狼性不行,不狼性就没有竞争力,不出成绩。现在竞争很厉害,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优秀已经没有竞争力,只有卓越才能生存。
经济视点报:公司员工流失率怎么样?
杨松华:员工流失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适应不了公司的严格规定走的;另外是能力达不到要求。
经济视点报:你的管理红线是什么?
杨松华:红线就是公司的制度。比如说我定下的例会制度,绝对不能违反。还有就是出勤时间,一分钟都不能晚,晚了有制度处罚。超过三次就走人。一个不守时的人,你别指望他能干成大事。
经济视点报:在日常管理中,你是只抓大头还是事必躬亲?
杨松华:我现在比较放权,只要有具体负责人,方案基本上依据他们的判断,他们递过来我签字就行了,他们自己出的方案都能行得通。我是定战略、拿主意、选干部,但对业务流程我是严抓不懈。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