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教授的16年坚守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
●践行核心价值观
据新华社电 只有食指能动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被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在中国,脖子以下高位瘫痪的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被誉为“中国霍金”。16年前,金展鹏突发疾病致瘫,但他以病躯坚守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中国科技界的奇迹。
金展鹏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相图学。1979年,他得到出国留学机会,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研究。在留学期间,金展鹏潜心钻研,实现了用一个试样测定出三元相图整个等温截面。这一方法,轰动了国际相图界,被誉为“金氏相图测定法”。尽管国外科研机构极力挽留,金展鹏仍坚持回国,组建了自己的相图室,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正当金展鹏意气风发地走向事业巅峰之际,不幸发生了。1998年,因严重的颈椎病,他全身瘫痪,仅脖子以上部分可以动弹。在轮椅上教书育人、潜心科研16年,金展鹏完成了1项国家863、3项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20多位博士和硕士。2003年,金展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6年来,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高位截瘫的老人,能克服巨大的生理病痛继续奉献?“因为,我活着对国家还有用。”金展鹏这样回答。
16年来,每天10时到12时、16时到18时,金展鹏的夫人都会推着轮椅,送他来到学校相图室,风雨无阻。金展鹏的工作助手蔡格梅说,“他的心里满满地装着学生。”
郑峰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30多年前,金展鹏是他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这让他们结下了如同父子一样的深情。在国外留学时,每年春节郑峰都会收到金老师寄来的贺卡。“金老师就像一根风筝线,无论我们飞得多高,他都牵着我们。”
金展鹏培养的50多名弟子,分布在17个国家,“美国相图专业委员会有27名成员,其中6名华裔中的4名是金老师的学生。”郑峰说。每当有学生选择从海外学成归国,他比谁都高兴。金展鹏告诉记者,“成绩大小不重要,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作贡献,就很好。”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