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博士人才网 > 新闻资讯 > 引才活动 > 清华大学对人才培养:厚基础 重实践 求创新

关注微信

清华大学对人才培养:厚基础 重实践 求创新

时间:2014-05-19来1源:新华教育 作者:91boshi
 于涵:清华对于本科生人才培养一以贯之,始终把它作为第一要务。我们这种重视也体现在形成了一种“清华风格”,甚至可以堪称世界一流的本科培养模式。它的特点是一种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在新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十余年的时间当中,清华在本科培养当中又有了多样化的创新举措,例如说各种实验班的推出。实验班的推出,本身是对本科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现在国家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在国际化的视野里,国际化人才竞争和需求的大环境里,如何培养中国的一流人才,我们是在解这样一个题。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现在在本科培养当中主体形成的是全校40多个本科培养专业,都能够体现出基于一种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模式,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探索出了两个体系,这是非常有特色,也很有引领性的。一个我们叫做拔尖体系。主要是面向基础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体系。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为代表,这里包括若干个试验计划、实验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力学等等。在面向所有的理科专业和基础工科专业培养拔尖人才,走出了一条拔尖体系。

  再一个我们称之为领军体系。主要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重点打造的一系列,比如金融国际班、环境工程国际班、外文试验班、医学试验班、能源试验班等等,都是这样一个概念,就是主打国际化、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培养。这个领军体系现在也覆盖到我们学校本科培养专业的近三分之一。这两大体系的引领不仅在于清华人才的本科培养,很重要的,它对于国内本科人才培养如何解这样一个题,就是面向国际化的人才竞争和需求,我们如何培养一流人才,实际上清华也在进行一个领跑。特别是今年在领军体系里,我们又新推出了一个机械工程实验班,这也是在领军体系里的探索,瞄准的就是世界一流顶级的的大机械工程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从它的培养定位、培养计划的设计、国际化培养条件的提供,以及未来培养之后的出口,例如名校的深造、海外留学或者说直接就业,尽快能够成为国际化的机械工程的领军人才都有设计。所以从进口到出口,是一个贯通的、全过程的高质量培养的设计环节。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关注,这就是一种动向,不仅仅对于清华,而且对于国内的这些名校来讲,大家普遍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动向,这也是大学要主动敢于去塑造和挑战世界一流人才培养,也有人说钱学森之问,就是中国的大学能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能够培养出堪称世界一流水平的人才,我们也在挑战这样的话题和问题。从清华大学来讲,始终没有停止,在探索、在践行。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