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陈坚校长和姚惠源教授共同为基金揭牌。江宣 丁波 摄
昨日,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任院长、博士生导师姚惠源教授筹资设立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姚惠源、胡珏琴百万奖助学爱心基金”正式成立。在姚教授自己出资50万元义举的感召下,短短2个月的时间,该项百万奖助学爱心基金就得到业内14所高校、10所研究院所慈善爱心人士以及12家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善助,目前已确认善助款额209万元,并仍有爱心人士的不断加入。
姚惠源教授今年已80岁了。姚教授50多年来始终工作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粮食和农产品产后加工的高等教学、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第一线,是创建我国稻谷加工工程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研究“免淘米”、“营养米”、“大米抛光机”、“小型农用成套碾米机组”、“米乳”、谷物饮料、“米糠健康食品”等重大粮食精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创始人,他的研究成果均填补国内空白,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对我国粮食工程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姚教授早年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前身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求学时,与夫人胡珏琴女士同窗相识,携手相伴数十年。而此次百万助学金的建立,更是与胡珏琴女士的个人经历有着莫大的渊源。据姚教授介绍,胡珏琴11岁时父亲早逝,留下无力工作的母亲和四个兄弟姐妹,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的同时,孩子们学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扶助一家人走出困境的,正是国家的奖助学金政策,姚夫人是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更选择了走上讲台,和姚教授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姚夫人始终不忘国家对自己的资助与培养,并意识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萌发了设立奖助学金的想法,而这一想法更是与姚教授一拍即合。
“珏琴和我数十年相濡以沫,她这么多年的想法我都知道。十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点钱,一心就是想着为那些和她有这一样经历的学生们做点什么。今年她身患疾病,临终前,认真地嘱托我,要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来设立一个奖助学金,帮助那些和自己当年一样的困难学生能安心求学,”姚教授说,“她希望我能在50 万的基础上在募集一部分,凑满100 万,为母校的食品学院设立一个永续的奖助学金,帮助莘莘学子,也能够将爱心永续下去。”姚夫人的临终遗愿不仅得到了姚教授的支持,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姚教授拿出自己与夫人的积蓄50万元,为爱心基金注入了第一笔资金。他的举动是对爱心的最好诠释,一下子感动了身边的人,连姚教授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业界同仁们的支持,所以定名百万基金,现在算下来善款居然筹到了200多万。”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