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巴斯肯
是否该为拥有科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签发绿卡?近些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持续不断地就这一问题进行各种辩论,而密歇根大学的生物学家陈晓伟(音译),已经不想等他们辩论结束再决定了。
今年,陈晓伟在胆固醇代谢方面的研究帮助他找到了一份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工作。而他打算回到中国,到他本科时就读的母校北京大学工作。“那里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更有发展机会。”他说。
陈晓伟毕竟是少数,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他是例外。”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专注中国政策的教授丹尼斯·西蒙说。
国会在给予外籍的理工博士发放绿卡的优先权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在此大背景下,陈晓伟的做法可能是一个警示。问题可能会继续发展——顶尖学生已经发现,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就可以留下,反之亦然。美国在科学方面持续的投资减缩,使得海外工作机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学界的任何人都知道。”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泰特尔鲍姆说,“中国科研机构提供的职位越来越诱人。”
陈晓伟的案例在议员拨款委员会于四月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引起了关注。该听证会的目的是呼吁联邦政府在科研方面注入更多资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成员理查德·德宾借此表达了美国失去优秀亚洲学生的惋惜。他说:“我们引入了那么多人才来到美国,训练他们,然后又让他们离开。”
德宾正致力于推行一项法案,科学或工程领域取得美国大学颁发的科学或工程领域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只要他找到一份与专业学位相关的工作,都可以获得绿卡,即永久居留权。目前,奥巴马政府以及两党的法律制定者都支持该法案。
国家卫生研究院主管弗朗西斯·柯林斯对德宾的看法作出了回应——他说,陈晓伟回到北京大学将得到数百万美元的经费支持,而与科学家们在美国面临的预算压力相比,中国对于科研给出的支持又是那么好。
“当然,签证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柯林斯向参议员表示,“但即使这一问题解决了,当人们看不到继续留在美国医疗系统的前途的话,他们还是会去别的地方。比如新加坡、中国、韩国和巴西,这些地方的医疗体系前景都更好。”
身处密歇根州安娜堡的陈晓伟重申了柯林斯的观点——经济因素比签证规定更重要。他表示,即便没有关于绿卡的新政策,大多数确实希望留在美国的优秀外国理工科毕业生最终仍然能够通过种种途径留下。近些年来,国会已经推出了不少版本的绿卡提案,但均未能通过。
尽管绿卡提案可能会对中低水平的外国理工科毕业生有所帮助,但对于那些顶尖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某些高需求技能,目前就有资格获得签证。“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才来说,签证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陈晓伟说。
最近几年,优秀的外来科学人才流失案例中,有两人已经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但最终选择放弃。他们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施一公和西北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饶毅,前者去了清华大学,后者则去了北京大学。这些案例,包括陈晓伟的事情都说明,外国科学家所考虑的因素可能比许多政策辩论中假想的因素更多。
西蒙表示,与其坐看签证政策令美国流失大量顶尖人才,决策者应考虑重新加强政府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政府应提供便利条件帮助美国科学家与全球伙伴展开合作。毕竟对于顶尖的外国科学家来说,签证的诱惑力越来越小。他补充道,选择回国的理工科毕业生也不应被视为某种投资上的“损失”和“浪费”。毕竟这样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问题并不在于这些人离开还是留下。”西蒙说,“而在于他们在做什么,无论在哪儿。”
中国-博士人才网发布
声明提示: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